據悉,除了繼續積極穩妥發展綠色信貸以外,借鑒國際
市場經驗,梳理我國綠色金融
政策和市場走向,未來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應抓緊布局綠色債券和
碳金融兩大領域。
當前,國際銀行業正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創新,特別是在碳金融和綠色債券兩大新興領域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在碳金融領域,圍繞碳
減排權,渣打銀行、美洲銀行、匯豐銀行等歐美金融機構在直接投融資、銀行貸款、
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
碳基金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創新試驗。韓國光州銀行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推出了“碳銀行”計劃,嘗試將居民節約下來的能源折合成積分,用積分可進行日常消費。在綠色債券領域,2015年全球綠色債券的發行規模達500億美元左右。其中,開發性銀行為綠色債券最大的發行主體,企業部門、政府和銀行的份額也在持續擴大,70%左右的綠色債券投向了可再生能源、
節能環保領域的項目。粗略估計,僅僅綠色債券市場或將撬動涉及全球環保領域千億美元市場,全球資本對其加大投資將是必然趨勢。
創新綠色金融領域盡管存在體制機制尚未健全的困難,但不少商業銀行已從多角度參與。在碳金融領域,一方面,國內商業銀行以碳信貸的模式參與國際市場。即,依托
CDM項目(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的簡稱,是《京都議定書》中引入的靈活履約機制之一。核心內容是允許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進行項目級的減排量抵消額的轉讓與獲得,在發展中國家實施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的碳權抵押貸款,在企業
CDM項目獲批的前提下,將其項目下的核證減排量作為抵押品進行貸款,并將CDM項目獲得簽發后的
碳交易所得資金作為還款保障。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積極提供相關的中介服務。針對CDM項目為客戶提供信息咨詢,充當項目財務顧問。在交易制度設計咨詢、交易及清算系統開發等方面提供一攬子產品與服務。此外,極少部分銀行還參與了設計掛鉤
碳減排金融市場價格的理財產品。在綠色債券領域,國內商業銀行積極協助中資企業在境內外發行企業綠色債券。比如,浦發、國開行在境內承銷中廣核綠色債券,中國銀行參與承銷金風科技(002202,股吧)境外綠債。同時,商業銀行自身在境內外市場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比如,農業銀行(601288,股吧)在倫敦發行人民幣、美元計價的綠色金融債券,興業、浦發境內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積極做著發行綠債的準備,如貴陽市正開展綠色債券的申報工作。
放眼中長期,國內銀行通過布局碳金融和綠色債券來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將大有可為。碳金融和綠色債券相關政策很可能將率先發力?!笆濉睍r期,國內綠色金融體系除了已有的綠色信貸體系將得到進一步梳理和完善外,未來兩大新興細分領域將得到快速發展。一是依托全國統一
碳排放交易市場成立而建立的碳金融體系,二是目前已逐步開啟的綠色債券市場?!稑嫿ňG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就明確提出發展綠色債券市場為中長期綠色項目提供新的融資渠道,發展碳交易市場和碳金融產品。從政策實施的難易程度及先后順序來看,未來基礎性機制將在“十三五”期間得到較快的發展和完善。而基礎性政策的落實將集中體現在部分已先行啟動的機制上,如碳排放交易、排污權、以及剛推出的銀行間綠色金融債券,將在未來五年加快推廣。
未來碳金融和綠色債券的市場空間不容小覷。截至2015年8月底,中國7個碳排放交易試點累計交易地方配額約4024萬噸,成交額約12億元。我國已經宣布在2017年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這意味著中國的碳金融市場將會迎來史無前例的規模擴張。根據我國對外減排承諾,未來5年碳現貨市場規模平均每年20億噸。至2030年,僅二氧化碳現貨市場空間有望達萬億人民幣。綠色債券方面,央行于2015年12月出臺了關于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的公告,確立了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并專項支持綠色產業項目的制度框架。新出臺的《指導意見》也要求統一綠色債券界定標準,支持開發綠色債券指數、綠色股票指數以及相關產品。中國債券市場的迅速發展增加了綠色債券的發展機遇,各類企業和金融機構都有發行綠色債券的強烈需求。據分析,從2015年到2020年,每年可能有近3000億元的綠色債券融資規模。
碳金融和綠色債券處于價值鏈高地,有助于推動商業銀行轉型創新。商業銀行參與綠色金融將主要通過兩方面,即傳統項目市場和創新型領域,各環節附加價值的高低則與相應的技術含量成正比。相對而言,項目市場上專利型減排技術更具有價值,信貸收益更高;創新領域中中介服務、碳交易、
衍生品、理財產品等處于價值鏈逐步上升通道。對交易市場來說,初始
碳信用是指配額這樣最原始的交易產品,轉化難度很低,而擴展的碳信用和衍生品是對于基礎產品的逐步深入,相應的附加價值也呈上升趨勢。
文丨連平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