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霍金斯的可視化全球變暖地圖】動畫形式顯示全球變暖進程:90年代后氣溫變化速度恐怖

2016-9-12 08:47 來源: 科技日報

氣候變化是近些年的熱門討論話題,但是科學家希望讓相關證據自己“說話”。英國雷丁大學的艾德·霍金斯用167張代表氣溫變化的全球地圖動畫,展示了非常直觀的視圖——全球氣溫從1850年開始逐年上升。這個簡單的演示文稿揭示了地球氣溫上升的整體趨勢,近幾十年來的情況更是嚴峻。


用可視化技術展示氣候變化

雷丁大學氣象學家創建的這幅全景地圖,數據來自于從1850年到2016年英國氣象局使用的HadCRUT4.4數據庫。數據顯示,若以1961年至1990年的地表平均溫度為基線,此前和此后的差距達到5攝氏度。

在地圖上,藍色表示溫度較低,而紅色表示溫度較高,沒有足夠數據支撐的地區則用灰色顯示。霍金斯在為一本氣象實驗室書籍作序時寫到:“可視化技術通常用于傳達一個簡單的信息。”

這并不是霍金斯第一次通過獨特的可視化效果展示氣候變化問題。今年5月份,氣象學家逐月展示了1850年至2016年間的全球氣候變化情況。類似的動畫在今年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開幕式上也亮相過。


2016年7月氣溫創137年來新高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表示,全球氣溫不斷升高,使得2016年7月成為現代歷史上地球最熱的月份,且創下有記錄的137年以來全球氣溫新高點。它同時也是連續第15個月打破月均溫紀錄的月份,創有記錄以來打破月均溫最長的時間。

霍金斯的動畫圖像展示,20世紀30年代以前,全球氣溫變化幅度較小,此后卻慢慢攀升;20世紀90年代末以后,溫度變化大大增加。

動畫中可以看到,全球性氣象事件比如厄爾尼諾是如何影響氣溫變化的。例如,在1880年到1910年之間有一個小的冷卻期,在這期間火山爆發事件對此有所影響,而此后的1910年到1940年間,氣候又有所回暖。

霍金斯說,隨后的氣溫回升要歸因于太陽能量爆發和自然變異,以及地球本身正在從火山爆發的影響中恢復。1950年到1970年之間氣溫基本保持平穩,他解釋說,氣溶膠釋放到大氣中突出了溫室氣體的影響,但是從1980年之后的強烈升溫,又助推了1998年到2016年間的厄爾尼諾事件。


海洋吸收90%以上人造熱能

科學家早就知道,人類制造的90%以上的熱能進入了海洋,而不是存留在陸地上。
NOAA每月發布一次的全球氣溫報告顯示,2016年7月全球陸地與海洋表面氣溫比上世紀同期平均值高出0.87攝氏度,比上一個最熱的7月,即2015年7月高出0.06攝氏度。

霍金斯的可視化全球變暖地圖


最近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從1865年到1997年,海洋吸收的熱能大概有150×1021焦耳,但在接下來的18年中吸收了同樣多的熱能。如果你覺得不夠直觀,還可以這樣換算,從1997年以來,地球海洋吸收的熱量相當于連續75年每秒鐘爆炸一顆廣島原子彈。

霍金斯的可視化全球變暖地圖直觀地印證了以上研究結論。但他說,這種可視化的技術并不是強調地球的每況愈下,而是刺激人類努力扭轉這種糟糕的局面。“有些人利用這個動畫宣揚氣溫已經失控,但我并不同意這種觀點,人類的活動確實對過去的氣候變暖有一定責任,所以我們需要控制接下來要發生的變化”。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