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一般是指從空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說是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所謂林業碳匯,是指綠化實施單位利用森林的儲碳功能,通過植樹造林、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減少毀林、保護和恢復森林植被等活動,測定林木可吸收的二氧化碳總量,經過嚴格審核認定后,將其在交易場所掛牌出售,
碳排放單位通過購買二氧化碳量來抵消其工業碳排放的過程。
從林業碳匯的基本定義以及近些年來世界各國尤其是我國積極推進林業碳匯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來看,對于林業碳匯項目的儲備與開發“意義有多大”這個
問題,可以說,各方的認識水平已經達到了“三個高度”,即高度定位、高度評價、高度一致,也就是對其意義的表達,都是站在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美麗中國建設、為民富民等高度來定位,對其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的評價很有高度,且觀點統一性強、異議少。例如
湖南林業部門領導同志及各界人士指出,林業碳匯項目的開發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富民工程,是
節能減排、緩解溫室效應的綠色生態工程,是提高森林生態效益的服務價值、為民扶貧的綠色扶貧工程等觀點,就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與認可。
正因為林業碳匯具有上述多個方面的重要意義,因此,林業碳匯早就是《京都議定書》體系內的一個重要項目類型,并已被納入中國核證溫室氣體自愿減排(
ccer)機制,成為我國的北上深廣津渝鄂7個
碳交易試點省市普遍接受的碳抵消項目類型以及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的16個專業領域之一,也將是2017年后全國統一碳交易
市場積極鼓勵和重點支持的項目類型之一。我們深信,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和
碳市場實踐的不斷推進,以及對低碳經濟的廣泛深入的宣傳,人們對于林業碳匯項目的作用、意義及價值等方面的認識,還會比現在更充分、更全面、更深刻、更加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