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推動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
2016年中國擔任G20主席國。2015年底,在中國的推動下,G20將綠色金融列入了2016年財經渠道議題,并在三亞舉行的G20財政和央行副手會議上正式批準了中國提出的成立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的建議。該研究小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英格蘭央行擔任共同主席,聯合國環境署擔任秘書處的工作。研究小組的參加者共80余人,包括G20所有成員委派的代表、若干特邀國家代表和六個國際組織的代表。
根據研究小組2016年工作計劃及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的要求,研究小組的任務是“識別阻礙綠色金融發展的體制和
市場障礙,并根據相關的國際經驗,就如何提升金融體系動員私人資本參與綠色投資的能力提出具體的選項”。
過去六個月,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的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自1月底以來,研究小組已經召開四次會議。除了研究工作,研究小組還幫助組織了一些有關綠色金融的公開活動,與私人部門展開了廣泛對話。同時與其他G20工作(研究)組和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氣候相關金融風險披露行動小組保持了密切溝通。
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是今年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最主要的成果。它體現了來自二十國集團成員的廣泛共識,平衡了具有不同
政策傾向和自然稟賦的各國觀點。7月在成都召開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討論和通過了綜合報告,并在公報中作了如下表述:“我們認識到,為支持在環境可持續前提下的全球發展,有必要擴大綠色投融資。我們歡迎綠色金融研究小組提交的《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和由其倡議的自愿可選措施,以增強金融體系動員私人資本開展綠色投資的能力。具體來說,我們相信可通過以下努力來發展綠色金融:提供清晰的戰略性政策信號與框架,推動綠色金融的自愿原則,擴大能力建設學習網絡,支持本地綠色債券市場發展,開展國際合作以推動跨境綠色債券投資,鼓勵并推動在環境與金融風險領域的知識共享,改善對綠色金融活動及其影響的評估方法。”
在發起綠色金融工作小組之前,中國就在多個場合表示,有必要通過包括G20等機制加強國際合作,推進綠色金融在全球的發展。理由至少有三個:
第一,綠色投資具有重要的跨國外部性。比如,一國在綠色投資方面努力,可以降低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從而減少全球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所面臨的壓力,其受益者包括本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但由于這種外部性,就涉及到一個潛在的“搭便車”的
問題。如果沒有有效的國際合作,“搭便車”可能會成為綠色投資不足的一個原因。相反,有效的國際合作可以提升各國共同推動綠色投資的動力。
第二,對許多國家來說,綠色金融涉及到比較新的理念和方法,因此國際經驗的分享和傳播以及相關的能力建設是推動其發展的關鍵之一。
第三,通過綠色資金的跨國合作,可以提升全球綠色投資的水平和能力。比如,歐美國家有許多機構投資者具有綠色偏好,而新興市場國家的綠色項目有巨大的融資需求。通過雙邊和多邊的國際合作,為這些跨國投資提供便利條件,就可能使原來難以獲得資金的綠色項目融得資金,同時也為國際投資者進行可持續投資提供新的“綠色”資產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