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在多個方面實現了創新和突破,在某些領域已經走到國際前列。”今天(8月27日),在由中國金融四十人
論壇(CF40)及旗下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聯合主辦、螞蟻金服獨家協辦的首屆“天津綠色金融論壇”上,CF40學術顧問、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
去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綠色金融債公告,我國綠色金融債券
市場正式啟動。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正在會同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促進綠色金融發展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不過陳雨露認為:“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在制度框架和
政策體制設計,產品創新、綠色金融理念的普及推廣等方面,仍然有著大量的工作要去做。”
陳雨露表示,中國綠色金融發展需關注以下四個領域:
1、完善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正向激勵機制。
2、積極推動綠色金融領域能力建設。
3、深化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
4、發揮好地方政府在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以下為陳雨露演講實錄: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積累了不少生態環境
問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已經成為中國的重大國家發展戰略。
作為一種市場化的制度安排,金融在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應當充分發揮好在籌措資本、配置資源、管理風險、提供信息、強化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的功能。從國際上看,國際金融公司(IFC)提出的“赤道原則”已經成為國際銀行業廣泛認同的展業原則,綠色債券、綠色股票、綠色保險等創新型金融產品不斷涌現,
碳金融市場發展迅速,金融業和環境保護正在深度融合。
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明顯提速
從國內看,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有關部門、金融機構和學術界共同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步伐明顯提速,在多個方面實現了創新和突破。
第一,綠色金融發展的頂層設計更加明晰。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提出要建立綠色金融體系,勾勒了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基本框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設立綠色發展基金”。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正在會同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促進綠色金融發展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第二,綠色金融產品日益豐富。去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綠色金融債公告,我國綠色金融債券市場正式啟動。截至今年7月末,銀行間市場累計發行綠色金融債券920億元。各商業銀行紛紛建立健全綠色信貸管理制度,能效信貸、排污權抵押貸款、
碳排放權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業務發展迅速。綠色債券、上證180碳效率指數、綠色發展基金、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創新型綠色金融產品正在不斷涌現。
第三,綠色金融發展生態不斷優化。中國人民銀行等金融管理部門不斷加強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引導各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產業、
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環境違法企業的資金支持。許多地方政府在建立專業化綠色擔保機制、設立區域性綠色發展基金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引導和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向綠色產業。環境保護和綠色金融理念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綠色金融投資者群體穩步壯大。
第四,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日益深化。中國是今年G20峰會主席國。在中國的倡議下,第一次把綠色金融加入了G20議程,成立了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并形成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提出了發展綠色金融的七項可選措施,為未來全球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