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建設工作部署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實施《碳
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令第17號),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發改氣候〔2015〕1024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6]57號)的要求,現就我省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有關工作的實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的有關部署,結合經濟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要求,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溫室氣體排放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確立政府指導下的市場化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建立長效、低成本的減碳機制。
二、工作目標
依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和我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要求,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低碳發展為導向,盡快形成各級政府部門與企業和技術支撐機構共同聯動、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配合國家完成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各項前期工作和任務,確保2017年我省相關企業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
三、工作任務
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要求,扎實推進各項具體工作,切實提供工作保障,加快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基礎能力建設。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是省人民政府
碳交易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管理、監督和指導。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建立
碳市場建設
政策管理體系。對接國家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節點、步驟,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精神,制定我省重點排放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細則、碳排放配額分配和管理細則、碳排放核查工作規范、監督管理細則等辦法和細則,逐步完善全省碳市場建設的政策管理體系。
(二)完善工作機制,積極籌措資金。充分發揮省碳排放權交易工作協調小組的作用,細化任務分工,建立協調機制。爭取抽調必要的人員,組建
江西省碳排放權交易辦公室,形成并完善工作機制。加強與省財政廳聯系匯報,盡快落實我省碳排放權交易工作經費。
(三)確定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企業名單。按照《關于進一步規范報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擬納入企業名單的通知》的最新要求,會同省統計局、省工信委、省科學院等部門研究確定省內
石化、
化工、
建材、
鋼鐵、
有色、
造紙、
電力、
航空八大行業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達到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法人單位或獨立核算企業單位,經初步篩選整理后,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報送我省擬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企業名單。
(四)培育
第三方核查機構及人員。對經遴選已確定為我省第三方核查機構及核查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加大對本省第三方核查機構及核查人員培養,完成相關培訓、考核工作,頒發核查證。力爭盡快形成一支經驗豐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備充足的專業人員及完善的內部管理程序的核查機構和核查人員隊伍,逐步建立起我省碳排放權交易技術支撐體系。
(五)建立公平的報告核查制度。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直有關部門、各設區市發展改革委、擬納入碳交易企業及所在縣區發展改革委、核查機構等單位密切配合,開展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為配額預分配提供支撐。
1.企業核算與報告。做好碳排放核算、報告工作,明確重點排放單位主體責任,督促重點排放單位嚴格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的指南或標準要求,準確客觀編寫碳排放報告,核算并報告其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及相關數據。
2.第三方機構核查。組織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核查機構對排放報告進行現場核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確定經遴先的第三方核查機構核查任務包,明確核查程序、要求和標準,保證核查工作公正獨立開展。
3.審核與報送。第三方核查機構出具企業排放核查報告,由省發展改革委再次組織相關機構、專家對已完成的排放報告進行復查和現場復核,按時將經復查復核的報告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
(六)完成配額初始分配和管理。根據全國統一配額分配方法,結合我省產業發展現狀和規劃,確定全省各重點控排單位的免費配額的預分配數量,報國務院碳交易主管部門審定后,將免費配額預分配給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重點控排單位。免費分配部分后剩余的配額,由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管理。
(七)建立完善的碳市場運行監管體系。培育建立省、市、縣三級監管和專業執法力量,逐步完善碳市場監管體系,做好對重點控排單位、核查機構、交易機構及其他市場參與主體的監管工作。做好重點控排單位排放報告、監測計劃、排放核查、配額清繳和交易情況的監管工作。根據排放報告和核查報告對重點控排單位上年度的排放量予以確認,加強重點控排單位配額清繳和履約管理,匯總重點排放單位上年度的排放和配額清繳情況,及時報送省政府和國家發展改革委。
(八)加快碳市場建設領域重大
問題研究。重點從碳市場建設宏觀政策、跨區域交易對地方碳
減排目標完成的影響、碳排放權交易與其他
節能減排政策和指標結合等方面開展研究,著力解決
碳減排領域的關鍵重大問題。積極開展配額分配及國家配額分配方案本土化應用、碳排放核算關鍵問題、碳交易對省重點行業的影響、碳交易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等基礎支撐研究。
(九)加強能力建設。
1.組織有關人員參加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各類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培訓班,提高各級管理人員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運行提供人員保障。
2.積極與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開展能力建設合作。加強與
北京、廣東、上海、湖北等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合作,充分借鑒試點成功經驗,對我省各類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碳交易市場建設能力。
3.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會。(1)碳交易能力建設專題培訓會,培訓對象為省、市、縣政府有關部門、發改系統有關人員。(2)重點企業碳排放核算報告培訓會,培訓對象為年溫室氣體排放13000噸當量或能耗5000噸標煤以上的企業單位技術統計人員。(3)企業碳交易能力專題培訓會,培訓對象為省內納入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企業主要負責人及技術統計人員。(4)技木支撐機構培訓會,培訓對象為省內技術支撐機構和第三方核查機構的核查人員。(5)碳交易師、
碳管理師、
碳金融師等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會,主要對象為省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人員。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組織機構。成立由省發改委牽頭、省有關部門組成的省碳交易工作協調小組,主要任務是:組織開展全省碳交易市場建設重大問題研究;研究制定我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及配套措施;協調推進碳交易市場建設各項任務措施的落實。組建江西省碳排放權交易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
(二)落實資金保障。省財政負責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所需工作經費的保障,爭取安排專項資金,專門支持碳排放權交易相關工作。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利用國際合作資金支持能力建設等基礎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技術支撐。充分發揮省內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作用,加強碳排放權交易科研力量,著力提升技術支撐能力,做好碳排放權交易的技術儲備,完善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工作體系建設。
(四)強化輿論引導。結合“全國低碳日”和各類綠色低碳宣傳活動,將碳排放權交易宣傳作為重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社會的參與程度,增強相關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