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融化的冰蓋、特別是格陵蘭島的冰蓋,正改變著地球所承受重量的分布。據今天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的研究報告說,這導致無論是北極還是被稱為“極移”的擺動都發生了改變。
美媒稱,美國航天局(NASA)的研究報告稱,全球變暖正改變著地球在極軸上的擺動方式。
科學家們發現,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與人類活動有關。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改變了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從而改變地球的質量分布情況。其中,格陵蘭冰川融化、南極西部冰川的消融和東部冰川的增益以及亞歐大陸水資源的變化是主要原因。據2016年4月8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的研究報告說,這導致無論是北極還是被稱為“極移”的擺動都發生了改變。
首先,我們要先明白一個道理,任何行星的地極都處在持續不斷的變化之中,這是因為每個行星都不是處于完美的穩定狀態,各種運動會導致其質量分布情況發生變化。舉個簡單的栗子,在你搬磚的過程中,你實際上改變了地球的質量分布,從而打破了原有的對稱性,地極是會發生偏移的。當然,這種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地極偏移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然而,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冰川融化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地球的質量分布情況,從而使得地極出現了明顯的偏移。
報告第一作者、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蘇倫德拉·阿迪卡里說,科學家和領航員自1899年以來一直在精確地測量真正的極和極移,在幾乎整個20世紀,它們向加拿大遷移了一點。但是,進入本世紀后,情況發生了改變,地極突然轉向英格蘭方向偏移,而且偏移速度幾乎是以前的兩倍,每年大約偏移17厘米。
阿迪卡里說:“最近偏離20世紀方向的程度非常顯著。”
科學家們說這種變化并無害處,但意義深遠。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亞利桑那大學地球學教授喬納森·奧弗佩克說:“這凸顯人類對地球真實而巨大的影響。”
NASA科學家、報告作者之一艾爾克·艾文斯說,自2003年以來,格陵蘭島平均每年損失的冰超過600萬億磅(約合2700萬噸),這影響了地球擺動的方式,即類似于花樣滑冰運動員在旋轉的同時抬起一條腿。
艾文斯說,除此之外,南極洲西部每年損失275萬億磅的冰,而南極洲東部每年卻新增約165萬億磅的冰,這促使擺動進一步傾斜。
阿迪卡里說,所有這一切合起來將極移向東拉。得克薩斯大學空間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陳建力(音)2013年首次將極移歸咎于氣候變化。他說,這項新的研究將他的研究工作向前推進了一步。
陳建力也沒有參與NASA的這項研究,他說:“沒有什么可擔心的,不過是氣候變化帶來的另一個有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