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碳家訊,“2016地壇
論壇”于6月16日在
北京舉行,山西省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武東升出席并發言。他表示,中國在碳
市場方面做得非常好,總體發展態勢超過美國和其它任何國家。
以下為會議實錄:
武東升:非常高興參加地壇低碳論壇,感謝邀請。國家發改委2008年設立應對氣候變化司,山西省發改委2009年成立應對氣候變化處。去年被國家發改委和哈佛大學聯合選派到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做訪問學者,我的研究方向是應對氣候變化
政策,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碳交易、
碳金融、
碳資產管理和低碳發展等,側重中美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比較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期間,我也走訪了美國大量的政府機構、智庫和企業,比如能源部、環保部和科技部,馬薩諸塞州、俄亥俄州、懷俄明州、伊利諾伊州和西弗吉尼亞州等,還有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亞洲協會、摩根大通、未來資源研究所等等,從多個角度研究思考我們怎么做是最有效、最有利的。
感覺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總體發展態勢超過美國和任何其它國家。《新聞時刊》采訪我的時候,我說中美兩國體制機制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美國市場經濟高度發達,很多事情美國能做到,中國可能一下子做不到。但是很多事情中國能做到,美國難做到。比如說我們和美國、日本相比,他們有考慮或何時能設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嗎?我請教過美國的能源部、環保部和相關專家學者,也問過日本的環境省和相關專家學者,美國和日本有沒有考慮和什么時候能設立全國統一
碳市場?他們的回答都是:天知道。
為什么會是這樣呢?仔細想想,正是我們國家的體制機制優勢使然。我國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在積極推進國際社會達成《巴黎協定》的同時,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頂層設計。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就提出了
碳強度下降控制目標,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指標分解各省。在積極推進氣候立法的同時,發布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國家發改委和各級發改委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宏觀調控部門和固定資產投資主管部門,統籌協調和管理全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工作。全國上下已經形成廣泛共識,低碳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
去年我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地做交流演講,介紹低碳發展的國家戰略。上個月我在哈佛大學等地交流,講的是“中國的低碳革命:政策、實踐和展望”。我們很自豪,北京碳交易試點,包括全國其他幾個試點,在借鑒歐美經驗基礎上,探索試點的效果非常好。對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建設、啟動和有效運行,對采用市場化手段推進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對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我們有理由自豪并充滿信心。
第二從山西來講,今年一月份,施瓦辛格派導演到山西來了,要拍紀錄片,《人類生活在危險年代》第二季,要拍應對氣候變化。美國能源部給他介紹要到中國到山西去。我說你選擇氣候變化選題立意非常好,選擇到中國特別是到山西就更明智了。為什么說選擇山西好?山西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中國的縮影。中國是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大國,也是
碳排放大國,在全球碳排放排老大。山西是中國的新型能源基地,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在全國排名很靠前。煤、焦、冶、電四大塊占了整個經濟總量的60%左右,占整個工業的70%左右。目前經濟下行壓力非常大。山西也是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的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今年一月初,李克強總理親自到山西專題考察,要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開拓發展新局面。杜祥琬主任剛才講了,沒有二氧化碳的
減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超低排放。
在這個情況下,山西怎么辦?興于煤也困于煤,山西不可能避開煤而談低碳發展。碳排放空間是比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等更加稀缺的資源。山西省提出了“高碳資源低碳發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資源型產業循環發展”的指導思想。清華大學和山西合作成立了清潔能源發展研究院,進駐山西科技創新城,國內外幾十家機構也先后進駐,山西科技創新城將是山西、中國乃至世界的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孵化基地和產業化基地。
在抓好
節能減碳的同時,山西將大力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以煤層氣開發為重點,推進“氣化山西”,建設山西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山西煤層氣預測儲量在10萬億立方米左右,約占全國的大約三分之一。我們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也很豐富。
新疆、
甘肅和內蒙等地風力資源和光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目前距離有些遠,消納有些
問題。山西地區緊靠國家主電網,非常容易消納。此外,我也看過拉薩和美國的地熱利用情況,山西地熱資源也很豐富,初步估計全省地熱可供熱六億平米,我們也在大力推進。
目前正處于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階段,山西還在大力發展低碳建筑和低碳
交通體系。比如城市交通,太原市的公共自行車4.1萬輛,日均40萬人次使用,每天騎行距離相當于繞地球30多圈,在全國“騎”出了免費率、周轉率、租用率、建設速度四個第一,“騎”出了一條低碳之路,中央相關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
再比如,到7月份,太原市所有8000多輛
出租車將全部更換為純電動汽車,中央電視臺和中新社等報道,這將是全國第一個全部使用純電動出租車的城市,也將是全國純電動出租車保有量最大的城市。
最后兩個體會和建議,一是中央層面的立法立規抓緊出臺,二是地方的低碳發展意識不到位,大量的培訓和能力建設需要我們在全過程中做實做好。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