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6月7日在
北京舉行。中國人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在綠色金融與低碳城市投融資分
論壇致辭中表示,未來的城市化必須是低碳、綠色的城市化,這需要綠色金融的支持。應該通過
政策創新和金融產品創新支持城市綠色金融發展體系發展,為
交通、建筑和能源等行業的綠色化提供更加便利和較低成本的融資渠道。
中國人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發表致辭
落實《巴黎協定》面臨兩大嚴峻任務中國要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2016年4月22日,中國正式簽署《巴黎協定》,明確了2030年左右二氧化
碳排放達到峰值并努力盡早達峰等一系列行動目標。在2016年6月6日召開的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氣候變化
問題特別聯合會議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也表示,今年中美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中政策對話的重點任務是推動《巴黎協定》盡早生效。
《巴黎協定》一旦生效,將催生中國
節能減排和低碳生產領域大規模投融資需求。據保爾森基金會、能源基金會(中國)和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共同撰寫的《綠色金融與低碳城市投融資》最新研究報告預計,僅是未來五年,中國低碳城市建設所需投資總額將達到6.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萬億美元),用于低碳建筑、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三大行業。這還并不包括城市以外以及其它領域的綠色投資。
在馬駿看來,中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應對氣候變化和國內的環境挑戰是要面對的兩大嚴峻任務,完成這兩大任務需要大量的綠色投資,必須要動用金融資源。
馬駿表示,規模如此巨大的綠色投融資需求僅靠政府是不能滿足的。根據估算,政府能夠提供的綠色投資只能占到全國綠色融資需求的85%,也就是15%以上的綠色投資必須依靠社會資本。因此中國需要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動員和激勵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