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下行的嚴峻挑戰,環保部門要牢固確立“為綠色發展企業撐腰點贊,對損壞環境企業執法亮劍”的工作理念,重點抓好以下3方面工作:
一是把住生態和容量紅線,“上大壓小”助推企業綠色轉型。要嚴守紅線管控,確保生態紅線管得緊、守得牢。增強生態紅線剛性,將生態紅線保護區要求作為項目環保審批的先決條件,對與保護要求相沖突的建設項目實施“一票否決”。嚴控環境容量,確保環境質量不變壞、總量不增加。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前置條件,規定有污染的項目不能進非工業集中區,2016年全面關停“十小”企業。鎮街園和企業污染總量不能再增加。嚴肅
政策法規,確保綠色優質項目快落地、快發展。探索“燃煤鍋爐上大壓小”等政策,適時推行建設項目環評制度改革,將建設項目(除重大項目外)環評審批制改為備案公告制。環保部門不是一味拒絕有污染排放的企業和項目,而是通過關停落后和治理污染企業,通過提標改造治理,為引進綠色企業、低污染企業提供更大空間和更多容量、總量。
二是把守法規底線,“三亮”行動倒逼企業自律守法。強化理念,使企業不想違法。全力做好企業綠色發展理念的宣傳、滲透和培養,發揮企業做好環保工作的主動性。開設“綠芙蓉”環保講堂,對涉污企業法人開展環保法律知識培訓和考試,使企業認識到自身肩負的義務和責任。強化服務,使企業不會違法。加強對企業的業務指導,對企業和群眾關心的環境審批、排污許可、排污費收取等事項,及時公開,擴大公眾的參與權和知情權,使企業真切感受到環保部門的支持。強化監管,使企業不敢違法。采取“白天+黑夜”隨機抽查、“監察+監測”聯合執法等新模式,全面開展執法比武,尤其是加大對未批先建、偷排超排、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轉、危廢固廢違法處置行為的查處力度,重拳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全力確保做到凡是有利于環境更好、減少污染的項目,毫不動搖全力支持服務;凡是有害環境、增加污染的項目,毫不留情全面從嚴執法。
三是把握發展是第一要務這一主線,提前靠前服務企業轉型提升發展。對故意違法零容忍,環保
問題提前預警。對污染治理存在問題的企業提前發出預警公示督促,指導企業整改到位,對屢次整改不到位的企業加大處罰。開展涉污企業“三有三無”達標創建活動,實施企業月報自報自評制度。每季度調整5級(綠藍黃紅黑)評定結果并第一時間公開,量化信用評定,強化分類監管。訴求零障礙,企業和群眾環保需求提前介入。開展進企業、走基層活動,把技術、信息、指導和培訓帶到企業。特別是對市重點工程項目、民生項目、上市后備企業項目,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服務零距離,產業轉型提前謀劃。對企業轉型升級、提標改造提前評估、提前規劃。出臺企業污染治理提標改造的補貼政策,進一步加大環保專項資金向污染治理項目的傾斜力度,重點支持企業治理設施深度改造、清潔能源及循環經濟項目等,加快危廢處置、污泥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