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s and interannual relationships among NDVI,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solar radiation. (來源: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6年4月4日,《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發表題為《衛星時代全球植被生產力對氣候振蕩的響應》(Global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Response to Climatic Oscillations during the Satellite Era)的文章,研究結果顯示了氣候自然變率對植被生產力格局的廣泛影響,該結果將推進地球系統模式的發展和農業生產潛力預測。
隨著全球變暖,氣候對全球植被生產力的影響擴大,但主要的氣候自然變率對全球植被生產力的貢獻尚不清楚。因此,基于30年來全球衛星的觀測數據,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社區氣候系統模型(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CCSM)模擬了全球陸地植被生產力格局對氣候變率的響應。
研究結果顯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對全大陸尺度植被生產力的影響巨大,但對全球尺度植被生產力的控制沒有先前研究中的強。其他非ENSO氣候變率主要通過影響溫度來控制植被生產力的空間格局。其中,東大西洋/西俄羅斯遙相關型(East Atlantic/West Russia Pattern)廣泛地控制著熱帶和溫帶森林生態系統隨后一年的植被生產力。
該研究結果有助于推動CCSM等地球系統模式的發展,以模擬植被對氣候自然變率的響應。并且,該研究結果顯示,一些冬季氣候指標的變化可用于預測未來2~6個種植季植被的生產潛力,這對于各國政府和農民進行作物產量預測、饑荒預警、農作物種植選種等具有重要意義。
原文來源: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gcb.13258/full
原文題目:Global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Response to Climatic Oscillations during the Satellite Era
編譯者:董利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