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SIRO
地球已經越過了一個“不幸的里程碑”——澳大利亞時間5月14日晚發出的一封電子郵件這樣寫道。該國聯邦科學與工業組織(CSIRO)大氣科學家Paul Krummel在寫給科學家的一封信中表示:“在過去的4天里,格里姆角的二氧化碳水平已經超過了400ppm(百萬分之一)。”
盡管這一測量結果是意料之中的,但它無疑是一個明確的警告,表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正在進入一個危險的區域——比作為工業時代開端的19世紀升高了約280ppm。
科學家都知道,從1850年至今,溫室氣體的積聚使得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約1.5攝氏度。他們同時推測,2攝氏度的變暖將出現在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50ppm之際。根據在2015年12月全球氣候會議上達成的《巴黎協定》,195個國家承諾通過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從而避免危險的氣候變化。
由于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正在推動全球變暖,因此,到達一些人所謂的“400之日”強調了堅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承諾的重要性。
CSIRO氣候建模者Wenju Cai表示:“鑒于我們這么早就達到了這個門檻,因此我們真的需要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從而達到《巴黎協定》提出的2攝氏度的目標。”
來自塔斯馬尼亞島格里姆角基線空氣污染站點的兩部儀器的數據將被發送到墨爾本的CSIRO氣候變化實驗室進行處理,同時在該站點采集的空氣樣本也將在墨爾本進行分析以證實該發現。
位于塔斯馬尼亞島偏僻西北端的格里姆角站點由澳大利亞氣象局和CSIRO共同運行。目前,這個寶貴前哨戰的工作正籠罩在一片陰云之下——CSIRO下屬海洋與大氣部門的150位科學家中將有74位或許因裁員而丟掉自己的飯碗。
格里姆角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計劃的3個主要基線觀測站之一,另外兩個觀測站位于美國夏威夷的莫納羅亞山和阿拉斯加州的圣巴羅。
夏威夷莫納克亞山觀測站測量的二氧化碳濃度曾于2013年5月第一次短暫地超過了400ppm。從此以后,莫納克亞山的二氧化碳濃度每年都會短暫超過400ppm。
二氧化碳濃度讀數在北半球觀測站發生波動的原因在于它們都受到了巨大的季節周期的影響。
石化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然而遍布于巨大地塊的植物卻會在春天和夏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Krummel指出,相比之下,格里姆角只有“非常、非常小的”季節周期。并且由于它的位置處于“咆哮40s”——這里強大的西風吹遍南大洋南緯40度到50度的區域,因此它的空氣是干凈的。這也就是說格里姆角出現了“400之日”,那么便意味著全世界“400之日”的到來。
Krummel表示:“這也是為什么我不相信我們會在400ppm下停留很多年的原因——如果這一切真的發生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