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業界關注重點從比特幣逐漸轉向區塊鏈,投資方對區塊鏈的投資熱情也在不斷高漲。納斯達克、澳交所、德意志交易所、花旗、摩根大通、VISA、花旗、IDG等越來越多的機構參與到對區塊鏈技術的投資中來。2015年全球共發生數字貨幣/區塊鏈投資事件65起,披露金額達到了4.9億美元,整個行業的累積融資金額已突破10億美元。世界上第一家上市的區塊鏈技術公司Coinsilium于2015年12月24日在倫敦的匯業證券
衍生品交易所ISDX成功上市。但美國
市場仍是資本青睞之地,其中加州硅谷與紐約華爾街,已成為2015年數字貨幣和區塊鏈行業的融資風暴中心,前者更偏向公有鏈項目,后者則偏向于私鏈項目(如DAH以及R3 CEV)。例如,數字資產DAH最近從13家金融巨頭公司手中拿到5200萬美元,并從澳交所拿到一份核心技術系統替換合同。而硅谷區塊鏈創業公司Chain獲得Visa和納斯達克等公司的3000萬美元融資。隨著投資端的供給不斷加強,未來區塊鏈技術落地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強。
針對區塊鏈創新,大部分金融監管部門是審慎樂觀的態度。而英國政府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持有巨大的熱情和無比的開放態度,一方面是英國對于傳統金融設施的安全性有巨大的不安,另一方面英國希望區塊鏈幫助其重回全球金融中心。美國SEC則對圍繞區塊鏈技術和分布式總賬的炒作,發出了警告。SEC承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潛力,包括清算和結算、支付處理以及借貸交易,這些應用可能會增加金融系統中的信任。公共賬本也可能會為政府監管者服務,能夠讓他們更好地追蹤、監控金融市場中的系統風險。但是,SEC警告說這些想法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區塊鏈用于增強市場和投資者保護的能力還有待評估。歐洲證券市場管理局ESMA也相信這項技術或許會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成本、增加金融體系的安全性和透明性。但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解決包括有關個人隱私和管理權
問題在內的諸多挑戰。過渡到新系統的過程或許會很復雜,而且資源會很密集。ESMA強調,恐怖主義金融、洗錢和非法交易都是要嚴格管理這個領域的理由,但不能因此而抑制了技術革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建議平衡監管框架,不要扼殺創新。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則強調對此需要一個全球協調框架,而不是一個特定地域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