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戰略發展史對未來中國能源戰略的啟示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能源消費經歷了多個階段,總結美國的能源戰略發展歷程,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對未來中國能源戰略的啟示。
1、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實現能源多元化
美國在1973 年石油危機后就一直將能源安全作為本國能源發展的重點。至2014 年,美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原油約占36%,天然氣約占30%,煤炭約占20%,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約占14%。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三種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歷史上均達到過峰值,能源消費多元化趨勢明顯。中國目前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很高,急需大力發展其他能源品種,替代部分煤炭,以使中國能源消費多元化,才能使能源產業向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中東曾經是美國能源的命脈,但目前美國的主要原油進口國早已從沙特變為加拿大、墨西哥,推進了北美能源一體化,中東對于美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已顯著下降。中國的能源缺口將逐年擴大,尋找長期、穩定的能源進口地區對中國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應加強與俄羅斯等其他產油區的合作,縮短能源
運輸通道,以確保我國石油進口渠道的全方位和多元性,降低對中東地區的依賴。
從小布什政府開始,美國就未雨綢繆, 把目光鎖定在以新能源為核心的新興戰略產業上。美國新能源的核心部分是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齊頭并進。2014年5 月,美國正式發表《“全方位”能源戰略———通向經濟可持續增長之路》,其核心內容為:提升能源安全,推廣低碳能源技術并為清潔能源的未來奠定基礎。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世界能源與環境的主題,能源的使用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中國應通過積極調整國內能源結構,在一次能源消費中降低煤炭的比重,增加石油、天然氣的占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污染相對較小,且在中國能源消費中占比低,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此,中國應積極鼓勵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支持碳捕捉、利用和收集。
2、立法適時更新,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
美國的能源立法體系健全,修正頻率高, 目的是保障其能源戰略的順利實施。每當社會局勢發生變化時,都會對相關
政策進行調整,以順應局勢發展。頁巖氣革命的成功、新能源的廣泛使用、全方位多元化的能源觀和能源效率的不斷提高等都是基于美國相應的立法、政策的保護和支持,能源項目的成功實施使得美國的能源風險越來越低,能源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我國現行的能源法律
法規行業色彩較重,難以全面反映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總體指導思想,法律法規體系中存在著一些
問題,而且大部分法律過于原則化,操作性不強,與實際脫節,關鍵是不適應
市場經濟下的改革。因此,我國應加緊制定能源基本法,完善能源法律法規體系。
首先,中國能源法律體系的完善可借鑒美國的經驗,能源立法著重體現能源戰略在國家能源發展中的地位,充分發揮能源戰略的引領作用。戰略是立法的核心,立法是戰略的保障。
其次,中國應當借鑒美國在能源戰略立法保障方面的經驗,結合國內需要和形勢變化,逐步完善綜合性能源立法,并加快專門性能源立法和配套性能源立法的制定,加強法律的可操作性。
第三,中國能源法律體系尚不完善, 突出表現在能源立法較能源戰略滯后。美國的能源立法與能源戰略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雙向的協調與完善,即能源戰略為能源立法提供依據及內容,并在能源立法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斷發現國家能源戰略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從而加以完善。中國能源戰略往往每五年制定一次, 而能源立法則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立法機制需要隨著時代變遷不斷發展、及時更新,才能有效保障能源戰略實施,協助解決能源供需問題。
3、建立和完善石油儲備機制
能源儲備是應對能源危機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石油儲備具有操作靈活、方便應用等特點。高油價時,國內石油儲備可以應對國際油價變動對國內石油需求的沖擊;低油價時,國家可以大力加強石油進口,加大石油儲備力度,減少國內石油的開采。但是, 現階段中國存在著石油對外依存度逐漸擴大,石油進口地域過度集中,石油運輸通道單一等問題,因此,建立和完善石油儲備對國家安全尤為重要。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 年我國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儲備原油1243×10^4t,約合9100×10^4bbl。2015 年年中,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可儲備原油量擴充至2610×10^4t,儲備能力翻倍。目前,國際油價屢創新低,正是抄底油價的好時機。但是,2014 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接近60%, 中國石油儲備能力與國際能源署建議的90 天石油安全標準的庫存量相比仍顯不足,與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容量6.929×10^8bbl 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美國除國家主導石油儲備項目并發揮國有公司石油儲備力量外,還充分調動民間的石油儲備能力,而中國目前仍是依靠政府主導,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尚未徹底分離。中國石油儲備三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國家發改委也已制定了最低商業原油庫存制度。面對未來石油對外依存度還將繼續呈上升態勢的情況,中國在石油儲備方面需緊密結合石油消費現狀,精心規劃石油儲備基地項目,加大、加快石油儲備設施的建設,完善國家石油儲備機制,健全多層次的石油存儲體系,充分發揮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的優勢,從而確保國內石油市場的穩定供應。
4、積極提升中國在全球能源領域的主導性
由于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處理國內和國際事務時,應具有大國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提高了我國在全球能源領域的主導性,亞投行推進“一帶一路” 戰略對沿線國家能源合作的意義非常大。“一帶一路”涉及到很多油氣出口國,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亞投行能夠幫助這些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可以建設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能源市場, 而且各國共同探索全球合作的新模式,將會涵蓋能源上中下游領域的不同產業,對變化中的國際能源格局將帶來重大影響。屆時,中國能源運輸格局將得到改善,不僅可搭建起亞洲能源合作平臺, 而且有助于提高東亞在世界能源體系中的地位,使世界能源格局更趨平衡和優化。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應當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在能源立法的制定方面,應更多地從國際層面進行考慮,及時制定適應當前世界局勢和中國國情的法律法規,以便于中國在世界能源領域更好地發揮大國作用。
結語
縱觀美國能源戰略發展史,其在石油危機發生后應對反應迅速,在能源發展過程中逐步實現能源結構優化,在能源立法方面做到適應局勢變化而更新, 發展能源品種多樣化和能源進口來源多元化,逐步實現能源獨立的目標,使得美國能源安全保障日益增強。借鑒美國經驗,結合中國能源發展現狀,推動能源結構多元化, 大力發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尋找長期、穩定的能源進口地區,適時更新能源立法保障能源戰略的有效實施,增加基礎性重要法律解決能源安全問題,建立能源儲備機制應對國際能源危機, 積極提升在全球能源領域的主導性,發展壯大自己,才會使中國在國際能源格局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作者:賈智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孫德強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張映紅 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侯讀杰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鄭軍衛 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