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是幫助我們應對環境問題的推動力
杜丹德(美國環保協會副總裁):我認為環保將成為中國經濟的驅動元素。“綠色金融”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個推動力,幫助我們應對環境的
問題,我們要開發可持續的綠色融資來進行環境方面的投資。
要有效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就需要我們有一個全國性、統一、有效的
碳交易市場。它對中國現階段來講特別重要。市場創造效率,會帶來高效的投資,而且也會主導整個市場的發展和流向,也會幫助我們減少資源的浪費。用市場的力量可以解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非常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整個碳交易市場跟其他經濟系統非常像,是由稀缺性驅動的。這個稀缺是由政府來施加的,也就是說政府認定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只有這一點,比如我們的二氧化硫排放是有限的。所以政府將會設定一個總體目標,這個目標需要各個企業來達成。企業會面臨不同的情況,可以通過合作來降低成本,分享收益,實現目標。以中國
電力行業為例,如果把
碳排放總量設定在2015年的水平,若有碳交易的話,在2030年排放可減少22%。那樣的話,我們能夠節省下大量用于控制排放的資金。這對于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管理電力系統,有更多需求側的管理,增加能效,推動投資上的變化,發展新的替代技術。另外也會減少污染物比如硫化物或者氮化物排放。可以說,目標越嚴格,受益就越大。
中國目前有7個碳交易市場,總共覆蓋2000家企業,超過1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進行交易,這么大的項目在中國還只是一個試點,全國市場的潛力是非常大的。
伊家緒(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綠色金融”作為杠桿可以撬動我們的民生發展。但我們的綠色發展還是有不少
政策問題。第一,單項綠色項目如何獲得理想的融資。“綠色金融”有的銀行有,有的銀行還沒有。這種分項,更別說評審機制、評審機構、評審渠道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要有一些制度設計和安排。第二,環保項目往往具有長期性且盈利性不確定,與信貸的短期性和追逐盈利性的要求不相匹配的問題。第三,如果發行債券實施綠色項目,因成本高產生的收益率降低和負債的問題。
馬駿:許多地區,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還沒有真正進入綠色信貸的狀態。但是在大銀行總行的層面,這方面的實踐都已經很成功。4月23日將發布 《中國綠色金融案例題》,其中有各種各樣的綠色項目。融資項目如果完全沒有收益,就由政府來做。如果有兩個點的收益率就能夠被市場所接受,因為通過財政的支持、貼息、擔保,有大量資金可以使用。有人提出,企業負債率很高怎么辦? 有一個具體辦法叫項目債券,跟企業剝離出來。最關鍵的就是地方政府要拿出一點錢來做一個杠桿,來做綠色債券。
如果地方政府要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話,可以考慮從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制定環境目標和金融發展目標之間的協調機制,環境目標主要是指單位GDP 的能耗,單位GDP污染物以及排放量降幅的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投資目標以外,還需要體制機制的目標,就是通過建立什么樣的金融機構,建立哪一些激勵機制來保證這些金融目標的實現。第二是提高銀行的環境風險管理的能力。未來幾年地方政府應推動中小金融機構建立比較完善的評估管理流程,同時開展管理的壓力測試。第三是建立綠色產業基金。第四是設立綠色擔保基金。第五是利用綠色債券市場為中長期綠色項目融資。第六是發展綠色保險。很多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在出事故之后就倒閉了,因此沒有人來賠付環境修復的成本。在西方,一般是通過保險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在出事故之前就買了保險。因此有必要在環境高風險的行業施行強制性的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第七是關于開展
碳金融的試點,我國有七個地區性的碳交易市場,在2017年會建立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那么市場建立之后就有很多金融產品可以開發。如碳租賃、碳信貸等等。第八是建立綠色征信體系。這一點人民銀行和環保部已經有協議,就是把企業環境污染信息,尤其是環境違法違規的記錄都納入人民銀行的系統中去。第九是建立綠色項目庫。
(本文由中國浦東干部學院陳宜麗、王凱根據會議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