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和電力行業的長遠影響
(一)我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緊迫性更加突出
根據各國國家自主貢獻目標,2030年全球
碳排放量預計達到550億噸,而2℃升溫控制目標要求2030年降至400億噸,2080年全球實現凈零排放;1.5℃溫升控制目標更是要求在2060年左右實現凈零排放。理想和現實之間巨大的差距,要求各國繼續大幅度提高
減排努力,加快綠色低碳經濟轉型。我國是碳排放第一大國,約占全球總量的30%左右,加快綠色低碳和氣候適應型轉型更加緊迫。
(二)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是能源革命和轉型
由于化石能源產生的碳排放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2/3左右,因此綠色發展、低碳經濟轉型的核心是能源革命和轉型,即要逐步實現經濟增長與化石能源消費和碳排放量的脫鉤。
我國自主貢獻目標將不斷加大。2015年,我國提出的自主貢獻目標是到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到峰值,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按照《巴黎協定》,在全球減排盤點(2018年、2023年、每隔5年)的基礎上,我國很可能根據國內
碳減排情況和自身能力,在每個五年規劃最后一年逐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合作發揮引領作用的負責任大國,我國今后的自主貢獻目標只會越來越高,要求只會越來越嚴。
結合2014年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巴黎協定》請各國通報2050年低碳排放發展長期戰略等任務,這些定期更新和不斷加碼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事實上形成了我國能源革命戰略和結構調整的機制性安排,即“遠期目標+定期調整”機制。
(三)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影響
電力行業長遠發展的頂層戰略
從環境治理角度看,我國從“十一五”開始大規模進行電力行業常規污染物排放控制,“十三五”期間又要實行大規模超低排放改造,可以預見,我國電力行業在常規大氣污染物排放上的大規模治理也將逐步“行至終點”,這些污染物治理的重點將轉向其他工業和生活領域。近年來嚴峻的環境污染事件也不斷表明,末端治理已不能完全解決環境
問題,必須從源頭控制。
由于電力行業在我國溫室氣體排放中占比很大,而且當前能夠大規模應用推廣的低碳能源技術,如水能、風能、太陽能、核能等主要集中在電力領域,因此我國電力行業必將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承擔更大的政治和社會責任,應對氣候變化也將成為“十三五”乃至今后很長時期內影響電力行業長遠發展的頂層戰略,碳排放已經對電力行業形成了新的更加重要、更具全局性、更加長遠的約束。
(作者供職于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技術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