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森林固碳減排效果顯著且非碳效益高 林業碳匯備受關注

2016-4-5 10:42 來源: 中國綠色時報

森林固碳減排效果顯著且非碳效益高


林業碳匯因其固碳減排效果顯著且非碳效益高而備受關注,現已成為國內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途徑之一。森林趨勢生態系統市場多年的連續監測發現,2007年以來,由于風電項目的成本效益優勢,曾于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在碳市場的交易量處于領先地位。隨后,防止毀林項目(REDD)等林業碳匯項目產生的碳信用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2014年,林業碳匯交易達到3440萬噸成交量的歷史最高水平,交易額達到2.57億美元。開展植樹造林、森林保護與經營的面積達到2620萬公頃。

森林碳匯項目的綜合效益明顯。以2013年為例,全球159個森林碳匯項目創造了9000個就業崗位,有15萬人參加過培訓或接受過相關的能力建設訓練,產生了用于教育、衛生和基礎設施建設的4100萬美元生計收益;與此同時,還促進了項目區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報告,2013年簽訂的交易合同中,有37個項目是在社區管理的集體土地上開發的,也是建立此報告制度以來在集體土地上實施森林碳匯項目數量最多的一年,碳匯交易量達到38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為社區帶來不少于800萬美元的直接收入。林業碳匯交易成為推進植樹造林、森林保護與可持續經營以及社區發展的重要融資工具。

隨著中國碳市場建設的穩步推進,林業碳匯項目也被納入了中國核證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機制,現已成為7省(市)碳交易試點普遍接受的碳抵消項目類型,也將是未來全國統一碳市場積極鼓勵和重點支持的項目類型之一。這就為林業部門和企業未來獲得國家政策支持,以及在市場上獲得資金提供了路徑和方法。2014年9月,北京順義區碳匯造林一期項目作為北京市首個碳排放權抵消項目在北京環境交易所掛牌;同年12月,承德豐寧千松壩林場碳匯造林一期項目在北京掛牌并成功實現交易;2015年5月,我國第一個碳匯造林CCER項目——廣東長隆碳匯造林項目獲得簽發。這都是林業項目借助碳市場融資的有益嘗試,為盤活林業經濟、促進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這一背景下,全球碳市場發展迅速。根據世界銀行2015年碳市場發展報告,碳交易和碳稅所涉及的排放量在過去10年中增加了3倍,目前大約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占全球排放量的12%。其中,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ETS)涵蓋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是單一規模最大的國際碳交易體系;其次是中國和美國,分別涵蓋1億噸和0.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2015年,全球范圍內碳價值達到500億美元,其中70%(350億美元)來自碳交易體系,剩余的30%來自于碳稅。現行碳價格差別很大,從每噸二氧化碳當量低于1美元到130美元不等,大多數排放(約占總排放量的85%)的單價不足10美元,遠低于科學家對滿足2℃氣候穩定目標建議下的經濟模型估算的碳價格。《巴黎協定》明確保留市場機制,允許締約方之間自愿進行減排交易,前提是保證整體排放不出現重復計算。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國際碳市場的發展,并影響國際碳市場格局,包括歐盟和中國在內的碳交易機制將在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美國尚未在聯邦層面建立碳交易機制,但由于其經濟與金融實力以及在加州、東北部區域等的碳交易實踐經驗,美國仍然是不可忽視的主要力量。此外,新西蘭和瑞士在2008年啟動了國內碳市場。韓國在2015年開始進行全國性的強制碳交易。

我國從2007年起逐步明確了建立和發展國內碳交易體系的立場。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要求探索碳交易機制。2011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逐步發展國內碳市場。2011年10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準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湖北、深圳7省(市)自2013年起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2年6月,國家發改委公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推進自愿碳市場的發展。到2015年,7個碳交易試點地區全部出臺了核證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交易的相關要求和條件,且7個試點碳市場允許使用的抵消比例為5%-10%不等,已經完成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的CCER項目開始進入碳市場,進入實質的交易履約階段。截至2015年12月,7個試點市場共納入企事業單位2000多家,年發放配額總量約12億噸二氧化碳,累計排放配額交易量超過4000萬噸,成交金額超過10億元,碳排放權的市場價格在每噸12元至130元之間波動。2016年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進一步為全國碳市場啟動定下時間表和實施細則:2016年將完成立法和行政法規的相關工作,并開展配額分配;2017年啟動全國碳市場。隨著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努力,中國將很快形成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下,還可能延伸全國碳市場至“一帶一路”和周邊其他欠發達地區。根據國家發改委氣候司測算,全國碳交易市場成立以后,涵蓋的排放交易量可能擴大到30億噸至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全國碳排放現貨交易的市場規模為12億元至80億元,由此帶來的碳交易衍生品,包括CCER質押、CCER預購買權、碳期權合同、碳基金等的市場規模,可能達到千億元,給市場帶來更大的活力。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