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已經到了至少近80萬年來史無前例的高位水平(TechnicalSupportUnit,2014)。CO2濃度走勢如圖1所示。對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大氣監視網(GAW)計劃觀測結果的最新分析表明(WMO秘書處、世界溫室氣體數據中心、GAW溫室氣體科學咨詢組,2015),2014年全球范圍內CO2平均百萬分比濃度達到新高,約為397.7ppm,該值為工業化前水平的143%。過去的十幾年間,CO2的濃度增長速度最快,2013至2014年大氣中CO2的增量與過去10年的平均值接近。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年度溫室氣體指數顯示,從1990至2014年,長壽命溫室氣體(LLGHG)的輻射強度增加了36%,其中CO2的作用約占該增量的80%。
圖1:工業化以來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走勢
來源:(TechnicalSupportUnit,2014)
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占據了世界前三的位置。2001年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的理由之一便是(人教網,2010),發展中大國,尤其是中國、印度和巴西,沒有以某種有效方式參與
減排,美國認為不公平。的確,中國作為
碳排放大國,排放量自2007年年初超過美國之后就一路直上,在2012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已經占到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26%,達到了85億tCO2e,自此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家。目前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幾乎等于歐盟與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和。過去的十多年,中國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面臨很大的國際壓力。
圖2:2000年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二氧化碳排放量(十億噸)
來源:(Next10,2015)
所以,中國如果要在國際社會上樹立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消除“中國威脅論”,那么應該也能夠為國際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以溫室氣體減排為契機,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