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技術 能夠提供安全可靠的清潔能源
在非化石能源中,我國將大力發展包括水電、核能、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其中關于核電的爭議比較大,尤其是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后,國內外對核電安全性存在非常巨大的疑慮。核電的優勢在于,發電效率高并且在安全生產的情況下不會導致環境污染。據統計,1克“鈾-235”燃料進行核反應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燃燒2.7噸標準煤釋放的能量,而且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粉塵等污染。同時,與水電、風電、光電相比,核電基本不受自然環境、季節、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更高。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一共28臺,總裝機容量達到26427.37MWe(額定裝機容量),約占全國
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75%。2015年全國核電累計發電量為1689.93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3.01%。與燃煤發電相比,核能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5373.98萬噸,
減排二氧化碳14079.82萬噸,減排二氧化硫45.68萬噸,減排氮氧化物39.77萬噸。
在安全性方面,中國核電技術是值得信賴的。目前,世界上商業運營的核電站大多屬于第二代核電站。在美國三哩島、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嚴重事故之后,國際社會對核電安全性更加重視。美國出臺了“先進輕水堆用戶要求”文件,即URD文件(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歐洲出臺了“用戶對輕水堆核電站的要求”,即EUR文件(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要求核電站在設計上必須具有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的設施。第三代核電站必須滿足美國URD文件或者歐洲EUR文件的安全性能要求,第四代核電站則在安全性能上更加優越。
從核電技術角度,我國在引進國外核電機組基礎上,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成功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CP1000(華龍一號)、ACPR1000、ACP100等第三代核電機組。2015年10月,中國廣核集團和法國電力集團(EDF)簽署協議,共同建設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其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采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我國核電技術已經贏得了歐洲發達國家的高度認可。同時,我國正在
山東榮成建設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統安全特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用規模示范電站,中國核電技術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從核電運營角度,我國自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1991年12月15日并網發電以來,已經積累了20多年核電安全運營管理經驗,未發生過二級以上核事故和環境事故,且核電能力因子與非計劃能力損失因子均為全球領先。從核能利用角度,2014年3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荷蘭海牙核安全峰會上講話指出,“中國一向把核安全工作放在和平利用核能事業的首要位置,按照最嚴格標準對核材料和核設施實施管理。發展核能事業50多年來,中國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記錄”。李克強總理對中國核電技術也充滿了信心,2015年6月15日,李克強總理在調研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時強調,核電是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的佼佼者,我們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需要發展包括核電在內的綠色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