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價格波動的市場上,控排企業普遍反映,擔心配額價格過高增大履約成本,同時難以判斷價格走勢,不知何時買賣;而投資者們則在緊張價格下跌,所持配額價值縮水,一如現在的歐盟市場。
但作為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目前各試點的配額發放松緊情況仍不明朗,供需關系難以判斷。
首先,部分試點存在配額發放偏多的可能。在推進
碳交易試點工作的過程中,雖然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對控排企業開展了大量的溝通、協調、培訓工作,但在市場推動初期,配額發放的松緊和數量仍是企業關注的焦點,對所分得配額不夠履約的擔心也成為企業參與的最大阻力之一。因此,部分試點考慮到企業壓力,配額發放不會過緊,應會基本滿足企業履約需求,配額稀缺性有待市場檢測。
其次,數據盤查工作準確性也對配額發放造成一定影響。據了解,各試點在作為發放基礎的前期數據盤查工作方式上存在較大差別,有的試點采取招標形式,安排不同
核查機構進行核查;有的試點出臺了核查指南,指定一家核查機構完成全部核查;有的試點則以企業上報數據為主,盤查機構加以輔助。在此情況下,部分試點數據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會受到一定影響,導致配額發放過多或過少。
據易碳家了解到。
此外,隨著
ccer(核證自愿
減排量)交易各項工作的陸續開展,作為補充機制的CCER也成為重要市場影響因素。由于各試點均允許5%-10%的CCER抵消,因此企業很可能運用低價CCER置換配額,由此產生更多的配額供給,拉低配額價格。
加之目前各市場碳價尚未反應企業減排成本,因此市場參與者的價格預期以及今年上半年的價格走勢仍待市場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