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一度】服務民生需深化環保氣象合作
環境與氣象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加強環境保護和氣象業務合作,是服務民生的迫切需求,也是環保部門和氣象部門共同提高環境氣象公共服務能力的實踐需要。雙方進一步加強協調、聯動與合作,對深化大氣污染成因研究、提升重污染天氣精細化預警預報水平、改善區域空氣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實,早在2013年底,環境保護部和中國氣象局就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決定按照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資源共享、分工負責,注重實效、穩步推進的原則,進一步加強環保部門與氣象部門的合作。此項協議的簽署,標志著環保和氣象部門間合作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隨著我國環境保護形勢的發展,以及人民群眾對環境氣象服務需求的增強,環保部門與氣象部門進一步加強合作已成為民之所盼,特別是應該以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為重點,建立兩部門聯合會商、聯合應對和聯合發布信息的工作機制,協同應急條件下信息發布,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及時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同時,兩部門還應深化和拓寬合作領域,在完善區域大氣環境監測網、建立健全環境氣象信息共享機制、建立重污染天氣評估工作機制、聯合開展城市空氣質量預報、加強宣傳和信息服務工作、加強大氣環境科學研究合作、建立完善合作溝通機制等諸多方面攜手,共同提高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水平,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如在大氣環境科學研究方面,以開展城市空氣質量預報試點為抓手,強化大氣污染相關的科研合作和聯合攻關,共同解決大氣污染成因和空氣質量預報相關
難題,提高我國大氣污染治理水平和空氣質量預報水平。再比如,以發揮各自優勢形成部門合力為著力點,強化在氣候變化、國際合作、重大規劃和重大工程等方面的協調與合作,提升環境氣象能力和水平等。
當前,各地環保部門與氣象部門之間,應從實際出發,加強工作溝通與協作。
一是完善合作機制。雙方應根據重污染天氣預測預警等環境氣象業務需求,簽署進一步合作的框架協議,建立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共同推進環境氣象業務開展。
二是健全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和應急響應聯動機制。雙方應共同推進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根據氣象觀測和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共同對區域性污染天氣過程進行研判,聯合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在聯合會商基礎上,充分應用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做好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錄入、審核、簽發和發布、傳播等工作。
三是共建環境氣象監測系統。雙方利用自身業務和資源優勢,共建陸地與江湖水面大氣成分、水環境、能見度、風向風速等環境氣象監測站點,共享監測資料。
四是建立重污染天氣評估聯合工作機制。根據污染因子監測數據和氣象數據,開展評估等工作,為科學應對處置提供決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