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百科】那些“花樣”氣象術語
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為天氣預報和氣象服務都是嚴肅刻板、枯燥乏味的,其實不然,除了常規術語,氣象服務領域還有很多“花樣”用語。
1、以花命名
桃花汛 也稱春汛、桃汛。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上旬,黃河的
寧夏河段、
內蒙古河段冰凌融化,河水會猛漲。河水流至下游時,正值沿岸地區春回大地、漫山遍野山桃花盛開的季節,所以被叫作“桃花汛”。在水柔山青的江南一帶,此種情況多被稱為“桃花水”。
梅雨 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國長江中下游區域內出現的一段連陰雨天氣。此時正值江南梅子黃熟之時,故亦稱“梅雨”或“黃梅雨”。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2、以節氣命名
寒露風 是指秋季冷空氣侵入后引起顯著降溫使水稻減產的低溫冷害。在我國南方,多發生在寒露節氣前后,故名“寒露風”。
小滿寒 是指出現在小滿節氣前后的低溫冷害,所以叫小滿寒。在
江西省,小滿寒具體指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北方冷空氣南下,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低于22℃,或者最低氣溫低于17℃的低溫陰雨天氣。
同樣道理的還有芒種寒、清明風。
3、以節俗命名
龍舟水 又稱端陽水,民間把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后的較大降水過程稱為“龍舟水”。端午時節,南方暖濕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廣東和
廣西、
福建、
海南交匯,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強降水。由于此時正值端午龍舟競渡之時,所以稱之為“龍舟水”。
4、生動形象型
卡脖旱 不少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人或許沒有聽說過這個詞,這一術語常出現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玉米抽雄前后一個月是需水臨界期,對水分特別敏感。此時缺水,幼穗發育不好,果穗小,籽粒少。如遇干旱,雄穗或雌穗抽不出來,似卡脖子,故名“卡脖旱”。
埋汰秋 這是東北地區農民對秋收時出現的連陰雨天氣的稱謂。雨后的莊稼地里泥濘不堪,人車出入不便,再加上莊稼落雨受潮易出現霉變,往往會出現豐收卻無法干脆利落收割的狀況。這種邋遢的場面用東北方言形容叫“埋汰”,故名“埋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