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為美元而戰!
人們都說,美國這個國家的強大,是由于有三大支柱——貨幣、科技、軍事。實際上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真正支撐美國的是貨幣和軍事,而支撐貨幣的則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全世界所有國家軍隊的打仗都是燒錢,但美軍打仗雖然也燒錢。但卻能一邊燒錢,一邊為美國掙錢,這一點,其他國家都做不到。只有美國,可以通過打仗獲得巨大的利益,盡管美國也有失手的時候。
伊拉克戰爭
美國人為什么要打伊拉克?大部分人心里想到的是兩個字——石油。美國人真的是為石油而戰嗎?非也。美國人如果為石油而戰的話,那么,美國人在打下伊拉克之后,為什么不從伊拉克拉走一桶石油?而且,油價從戰前的38美元一桶,一路飆升到戰后的149美元一桶,美國老百姓并沒有因為美軍占領了伊拉克這樣的產油國而享受低油價。所以說,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美元。
為什么這么說?道理非常簡單。由于為了控制世界,美國需要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為了讓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美國人在1973年下了一步高明的先手棋:讓美元與石油掛鉤,通過脅迫歐佩克的主導國家沙特阿拉伯,實現了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如果你理解了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你就能理解美國人為什么要在產油國打仗。
在產油國打仗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油價飆升,油價一飆升就意味著美元的需求量也提高了。比如說戰爭之前,你手里有38美元,理論上講,你就可以從油商手里買走一桶石油。現在這場戰爭把油價打高了4倍多,達到149美元,你手里的38美元就只夠買1/4桶石油,剩下3/4桶意味著你還差100多美元。怎么辦?你只能去找美國人,拿出自己的產品和資源去換美國人手中的美元。而這時美國政府就可以理直氣壯、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印美元。這就是通過戰爭,通過在產油國打仗打高油價,打出美元需求的秘密。
美國人在伊拉克打仗,還不止是這一個目標。它同時也是在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當年小布什為什么一定要打伊拉克?現在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薩達姆沒有支持恐怖主義,沒有支持基地組織,也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為什么薩達姆卻最終走上了絞刑架?因為薩達姆自以為c聰明,想在在大國之間玩火。
1999年歐元正式啟動,薩達姆以為抓住了在美元和歐元,美國和歐盟之間玩火的機會,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宣布伊拉克的石油交易將用歐元結算。這一下惹火了美國人,尤其是它產生一連串的示范效應,俄羅斯總統普京,伊朗總統內賈德,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紛紛宣布自己國家的石油出口結算也用歐元結算。這還了得?這不是往美國人胸口捅刀子么?!
所以說這場伊拉克戰爭非打不可,有些人認為這么說太牽強了。那么請他看一看,美國人打下伊拉克之后干了些什么?還沒等抓住薩達姆,美國人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伊拉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發布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宣布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從歐元結算改回用美元結算。這就是為什么說美國人是在為美元作戰。
阿富汗戰爭
也許有人會說,伊拉克戰爭為美元而戰可以理解,阿富汗不是產油國,那么美國大打阿富汗戰爭總不會是為了美元吧?何況阿富汗戰爭是在“9·11”發生之后,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美國是為了對基地組織的報復和對支持基地組織的塔利班的懲罰,才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阿富汗戰爭是在“9·11”之后一個多月打響的,應該說打得很倉促,打到一半時美軍就把巡航導彈打光了,而戰爭還在繼續,美國防部不得不下命令打開核武器庫,取出1000枚核巡航導彈,摘下核彈頭,換上常規彈頭,又打了900多枚才把阿富汗打下來。這明擺著證明這一場準備得非常不充分,既然如此,美國人為什么硬要倉促上陣呢?
因為美國人已經等不及了,更因為美國人的日子過不下去了。21世紀初期,美國作為一個產業空心化的國家,每年都大約需要有7000億美元的凈流入,才能過日子。可是“9·11”之后一個月內,全球投資人對美國的投資環境惡化,表示出了從未有過擔心和憂慮:如果強大如美國對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證,怎么能夠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結果,3000多億的熱錢離開了美國。這就迫使美國必須盡快打一仗,這一仗不僅是要懲罰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還要給全球投資人一個信心。隨著第一枚巡航導彈在喀布爾炸響,道瓊斯指數迅速回升,一天之內回升600點,流出的資本開始回流美國,到年底,大約有4000多億美元回流美國。這不正說明,阿富汗戰爭同樣是為美元而戰,是為資本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