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解讀:中國氣候變化及對策

2014-6-3 14:35 來源: 中國氣象報

      “本世紀以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許多新的特征,對農業(yè)生產、人體健康以及環(huán)境保護等多方面都構成了較大威脅。”在5月8日舉辦的IPCC第二、第三工作組中國宣講會上,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如是說。

       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介紹,與此前相比,最近60年,中國無論在氣溫、降水還是極端事件發(fā)生頻率等方面都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而未來,這一變化趨勢還會延續(xù)甚至進一步加劇。因此,找到適合中國的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方法是當務之急。

       顯著變化的氣候因子:氣溫、降水、極端天氣事件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之中,我國陸地平均氣溫的升幅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變化不大。然而在近60年來,我國氣溫上升的速度達到了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巢清塵告訴記者。這其中有兩層原因:其一,高緯度地區(qū)增溫速度普遍比低緯度地區(qū)快,北半球增溫速度高于南半球,陸表增溫速度高于海表,而中國地處北半球中高緯度;其二,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國城鎮(zhèn)化、人口增長以及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正如同一只無形的“手”,勾畫出氣溫加速上升的曲線。

       溫度的變化又會引起大氣環(huán)流形勢的調整,從而間接影響降水。“我小的時候,毛毛雨是北京最常見的降水形態(tài)。”巢清塵回憶。而近50年來,降水形態(tài)也在悄然發(fā)生著改變,小雨日數明顯減少,暴雨日數增加。“前者減少了13%,后者增加了10%。這說明降水的極端性以及致災性都在增強。”巢清塵說。此外,降水量分布也出現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變化,最近50年來,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干旱的西部迎來甘露,降雨量增加了15%到50%,東部則出現了南澇北旱的狀況:華南降水增多而東北、華北的降水量卻在逐年減少。

       公眾感受最深的莫過于極端事件的增多。巢清塵介紹,就臺風而言,雖然數量變化不大,但是強度卻明顯增強,影響的位置更為偏北。近10年之中,影響我國的臺風有一半左右都是風力超過12級的強臺風或超強臺風。這是以往的臺風所“望塵莫及”的。此外,夏季高溫熱浪事件的增多、區(qū)域性干旱的加劇、強降水事件的增多同樣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在北方,最明顯的變化便是由于風速的減小,沙塵暴日數明顯減少,霾事件顯著增加。

       顯而易見的是,由于全球變暖的趨勢在短期內無法改變,在未來,極端事件發(fā)生的頻率也將有增無減。“未來,氣候的極端性將會進一步加劇。”巢清塵斷言,極端熱事件將進一步增多,而極端冷事件將會減少。此外,干燥的地區(qū)將更干,而濕潤地區(qū)降水還會更多。

      “這只是一個平均狀態(tài),在整體變暖的狀態(tài)下,也并不排除某些地區(qū)在某些時段會變得更加寒冷:例如2013年,我國內蒙古地區(qū)氣溫屢創(chuàng)新低;美國北部出現暴風雪和極寒天氣。”為何氣候變暖會使得極端事件變得多發(fā)呢?巢清塵打了一個比方,“這就好像是給水加熱一樣,被加熱的水為了保證熱能平衡就會以冒泡的形式釋放部分熱量,而這些水泡就如氣候中的極端事件一樣。水越熱,水泡越多,極端事件發(fā)生的概率也就越大。”極端事件不僅會對糧食安全、水循環(huán)、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較大的影響,而且還會進一步將破壞力滲透到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12下一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