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國兩會開幕,綠色低碳發展成為人們談論越來越多的話題,環保業界的代表委員們也提出不少議案提案。步入“十三五”,中國經濟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在去產能的同時,也在培育新動能,而環保產業正是新動能之一。在
政策紅利不斷強化的同時,
市場的培育和發展也使得環保產業成為資金流入的熱土。
當然,還要看到這一領域法律
法規仍有待完善,市場秩序需要維護,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仍需調整理順,創新創造仍需打穩根基,還要考慮如何順應新經濟大潮,將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新思維新模式與環保產業結合,使之真正成為引領未來發展方向的新動能。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資源環境指標由“十二五”的8項增加到10項,而且全部都是約束性指標。新增的空氣質量和地表水質量指標,顯示了政府“十三五”期間大氣治理和水治理的決心。另據統計,“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提及的百大工程中,直接與
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多達近30項。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下稱中節能集團)董事長王小康看來,這其中蘊涵著重大機遇。中節能集團是央企中唯一一個專職節能環保的集團,主要從事環境保護、清潔能源、節能服務和資源循環利用四個方面的投資與運營,旗下有萬潤股份(002643.SZ)、啟源裝備(300140.SZ)、海東青(02228.HK)、百宏實業(02299.HK)、中國地能(08128.HK)、節能風電(601016.SH)六家上市公司。
中節能集團已經與國資委簽訂了三年任期的目標和2016年任期的目標。而今年將做幾項重大調整,開展一些收購,在環保細分領域加大投資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