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7日下午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記者會上,有外媒關心,中國
碳排放的峰值何時到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認為,中國明確提出了INDC(自主貢獻目標),到2030年左右,會出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而且我們要爭取早一點實現。
全國“兩會”,不僅是中國媒體和大眾關注的焦點,也同樣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目光。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解振華在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二次記者會上透露,中國預計在2030年達到碳排放的峰值,還要爭取早一點實現。一時間,“碳排放峰值”成為全世界關注和熱議的焦點。
其實,早在2014年11月,我國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便明確宣布了計劃在2030年左右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15年11月30日的巴黎氣候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再一次代表中國向世界莊嚴承諾:2030年左右,使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
向世界承諾2030年碳排放峰值,彰顯中國責任大國形象。作為第一個做出“碳排放峰值”承諾的發展中國家,能夠在國際級的氣候變化大會上重申此承諾,不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問題的誠意,也展示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在構建國際氣候治理新秩序中的自信。
2030年碳排放峰值的承諾,也給國人對“美麗中國”的期待吃了一顆“定心丸”。近年來部分地區環境污染的加劇,特別是愈加頻繁來襲的霧霾做事讓國人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讓國人愈發多了一些對環境明顯改善的期待感。即使全國各地在環保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即使出臺了“帶牙齒的環保法”,部分地區環境改善工作的不明顯也讓國人在環境治理信心上蒙了一層陰影。有了2030“碳排放峰值”的承諾和隨之而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和監督,在環境治理方面,國人心里應該是更加有底了。
從“碳排放峰值”展望“美麗中國”建設,前景良好但任重道遠。無論是從會議的召開、
政策的出臺還是我們身邊正在進行的環境治理和改善,最起碼我們能夠愈加清晰地親身體會到環境治理和“美麗中國”建設的誠心、信心和決心,“美麗中國”建設可謂是前景看好;但在不影響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想要一蹴而就地改善環境,也是非常之難,從此方面來說“美麗中國”建設可謂是任重道遠。期待你我每時每刻都能在“美麗中國”建設的支持、參與和監督方面,做一名合格的中國人。
(原標題:【全國兩會地方談】霍計武:從“碳排放峰值”展望“美麗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