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明確了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其中的專欄11和專欄17列出了“十三五”期間能源和環保行業的重大工程!
能源發展重大工程
加快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龍頭水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優質調峰電源,推動儲能電站,能效電廠示范工程建設,加強多種電源和儲能設施集成互補,提高電力系統的調
節能力及運行效率。
2.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實施煤電節能
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使所有現役電廠每千瓦時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電廠平均煤耗低于300克,鼓勵用背壓式熱電機組解決供暖,發展熱電冷多聯供,提高煤炭用于發電消費比重。
3.可再生能源
以西南水電開發為重點,開工建設常規水電6000萬千瓦,統籌受端
市場和輸電通道,有序優化建設“三北”、沿海風電和光伏項目。加快發展中東部及南方地區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發電。實施光熱發電示范工程。建設
寧夏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積極推進
青海、張家口等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
4.核電
建成三門、海陽AP1000項目。建設
福建福清、
廣西防城港“華龍一號”示范工程。開工建設
山東榮成CAP1400示范工程。開工建設一批沿海新的核電項目,加快建設田灣核電三期工程。積極開展內陸核電項目前期工作。加快論證并推動大型商用后處理廠建設。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5.非常規油氣
建設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和
貴州畢水興等煤層氣產業化基地。加快
四川長寧—威遠、重慶涪陵、
云南昭通、
山西延安、貴州遵義—銅仁等頁巖氣勘查開發。推動致密油、油砂、深海石油勘探開發和油頁巖氣綜合開發利用。推進天然氣水合物資資源勘查與商業化試采。
6.能源輸送通道
建設水電基地和大型煤電基地外送電通道,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12條輸電通道基礎上,重點新建西南、西北、東北等電力外送通道。加強西北、東北和西南陸路進口油氣戰略通道和配套干線管網建設。完善以西氣東輸、陜京線和川氣東送為主的天然氣骨干管網。
7.能源儲備設施
建成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啟動后續項目前期工作,加強成品油儲備庫建設,建設天然氣儲氣庫,提高儲氣規模和調峰應急能力。在缺煤地區和煤炭集散地建設中轉儲運設施,完善煤炭應急儲備體系,擴大天然氣鈾儲備規模。
8.能源關鍵技術裝備
加快推進煤炭無人開采、深井災害防治、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深海層常規油氣開發、低階煤中低溫熱解分質轉化、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第四代核電、海上風電、光熱發電、大規模儲能、地熱能利用、智能電網等技術研發應用。提升第三代核電、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高效鍋爐和高效電機等裝備制造能力。突破大功率電力電子器材、高溫超導體材料等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應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