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三五”開局之年,環保產業再次成為討論熱點。今年“兩會”多個議案、提案涉及環保產業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建設、大氣污染治理、土壤修復等領域,期待國家完善相關
政策,引導行業發展。
“兩會”期間,業界的期待得到了決策層的回應,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僅提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還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
節能環保產業,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對此,本報記者分別采訪了十數位“兩會”代表委員、業界專家、企業家,集合了他們的觀點,共同探討“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如何更好地為綠色發展服務、為改善環境治理做貢獻,以及如何把環保產業建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本報記者崔煜晨
近年來,環保產業成為國家倚重的經濟增長點。決策層高度重視,政策密集出臺,產業筋骨逐漸強健。
繼2013 年國務院提出,到 2015 年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李克強總理今年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一方面,“十三五”已經開局,環保產業是否實現了從戰略新興產業到支柱產業的華麗轉身,還有哪些痛點影響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在綠色發展的理念下,環保產業呈現出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出現了哪些新
市場?環保企業能否從“等、靠、要”政策,主動轉型承擔更多責任,更好地為綠色發展服務、為改善環境質量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