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在走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綠色低碳、可持續能源時代。地球上的能源大都來自太陽能。2014年是太陽能發展史中值得記念的年份,175年前的1839年,法國科學家 A. E.貝克雷爾(Alexandre-Edmond Becquerel,1820—1891)發現光能使半導體材料不同部位之間產生電位差,后來被稱為“光生伏打效應”,簡稱“光伏效應”;110年前的1904年,A.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而獲得了19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60 年前的1954年,美國科學家G.皮爾松(Gerald Pearson, 1905—1987)、D.恰賓(Daryl Chapin,1906—1995)、C. S.富爾蘭特(Calvin Souther Fullerand,1902—1994),在美國貝爾實驗室首次制成了轉換效率為6%的實用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在致力構建綠色低碳、智能安全、可持續能源體系的今天,回顧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發展的歷史并展望未來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