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生態論苑】氣候變化離我們遙遠嗎?

2016-2-27 17:36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賈 峰

齊心協力走綠色發展之路,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我們才能擁有安全的氣候、良好的環境、美麗的生態,走上永續發展的光明大道

兩個多月前,備受關注的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達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提出了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明確了“自下而上”的以國家自主貢獻為基礎的減排機制,標志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取得重要進展。

然而,在一些人看來,氣候變化與自己的生活,猶如北京到巴黎的距離那樣,十分遙遠。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去年11月發布的關于氣候變化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僅有18%的人認為氣候變化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是開展調查的40個國家里比例最低的。

和氣候變化相比,如今人們可能對霧霾問題更為關注。

10年前,中國在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時,就提出了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通過強化管理、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動員全民參與等措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出現了由上升轉向下降的“拐點”。其中,2015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預計1875萬噸左右,與上世紀90年代末的水平相當,較2006年的歷史峰值減少近30%。在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2015年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1%。

以上成績是在中國經濟總量、能源消費總量成倍增長的大背景下完成的,實屬不易。但是,空氣質量改善的程度與公眾的期待尚有差距,同時空氣質量改善遠未實現從“量變”到“質變”,成果還很脆弱,因此霧霾仍然是當下不少中國人的“心肺之患”、關注焦點。

不過,我們不能忽視這一點:霧霾產生的元兇無疑是超過環境容量的污染物排放,但氣候變化導致的不利氣象條件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污染排放是內因,氣象條件是外因。要消除霧霾,很有必要關注重污染天氣背后的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

有研究指出,2015年11—12月我國中東部地區遭遇嚴重空氣污染,與同期大氣環境容量急劇縮小有關。據測算,京津冀地區總體大氣環境容量為1961年以來最低,北京市大氣環境容量很低的靜穩天氣日數,較近10年同期偏多55%。大氣環境容量嚴重“縮水”,和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厄爾尼諾事件有關,而氣候變化在很大程度上由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所導致。由此看來,氣候變化與我們的經濟和生活之間,關聯度很大。

減輕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威脅,盡快補齊環境質量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二者是密切聯系的,需要“兩手抓”。我們必須用創新的思路來協調全社會的力量,高度關注應對氣候變化對環境質量改善的協同作用,不僅要治理污染,還要下決心控制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總量,調整能源結構,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形成全社會大力節約能源、減少浪費、提高能效的局面。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齊心協力走綠色發展之路,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我們才能擁有安全的氣候、良好的環境、美麗的生態,走上永續發展的光明大道。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