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封存的三種重點封存方式
碳封存就是為了有效降低CO2對大氣的排放,將捕集的CO2安全地儲存在地質結構層,有地質封存、海洋封存、化學封存三種重點封存方式。
地質封存
地質封存是指把CO2送入海底鹽沼池、油氣層、煤井等不一樣的地質體中。為了使CO2維持在超臨界狀態,通常將CO2地質封存儲存的深度定為800米以下。第一方面,油田和氣田。隨著人們對產油層和產氣層地質狀況的深層次認識,CO2等碳氫化合物已被科學證明能夠儲藏在廢棄的油田和氣田中。除此之外,在油氣采收相對較艱難的油氣田中回注CO2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油氣田采收率,提升資源的使用水平,同時還可以延伸油井使用周期。依照統計資料顯示,使用全球廢棄的油氣田封存CO2的質量估計為9230億噸,和全球燃燒化石燃料的發電廠排放的CO2的質量等同。第二方面,沒有碳氫化合物的圈閉。這類地質結構不但能夠集聚封存CO2,還能制止CO2變動,將CO2穩固在沒有碳氫化合物的圈閉中。沒有碳氫化合物的圈閉具備與含氣層、含油層和煤層相似的構造,所以能夠使用這類地質層封存許多的CO2。
第三方面,底水-深度蓄水鹽層。含鹽水層的圈閉結構與油田和氣田相比很一般,而且含鹽水層可能有非常大的儲氣結構適合儲存CO2,并且鹽層的區域分布更加寬廣。因此,使用這種結構封存困難不大,是一個易于被廣泛使用的可行性方法,但是存儲時一定要完全認識含鹽水層的每一類性質和地質構造。
海洋封存
海洋封存主要有溶解型和湖泊型兩種封存方式,是指將CO2通過管道或者船舶運送并儲存在深海的海洋水或者深海海床上。溶解型海洋封存即將CO2運送到深海中,讓CO2自然分解然后變成自然界碳循環的組成部分;湖泊型海洋封存是指將CO2送入到地下3000米的深海里,因為海水密度比CO2的密度小,所以會在海底變成液態,成為CO2湖,進而推遲了CO2分解到環境中的程序。但又因為沒有完備的海洋封存技術,嚴重威脅了海洋中的環境和生物,為此此項技術沒有辦法大范圍推廣利用。
化學封存
化學封存是指通過一系列繁雜的化學反應將CO2轉變成部分穩定的碳酸鹽,進而實現長久封存CO2的目標。化學封存技術是一種新的CO2封存技術,其經濟效益和
減排效率都有著無法預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