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線密布——民航飛入尋常百姓家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位于賀蘭山北部,地廣人稀,下轄3個旗,兩兩相距五六百公里。過去阿拉善盟沒有鐵路,兩旗群眾來往無論坐班車還是自己開車,都要八九個小時,出行非常不便。
2011年,國家批準內蒙古阿拉善盟實施全國首個通勤
航空試點項目,2013年12月其所轄3個旗縣的通勤航空機場全部建成通航,大大便利了人們出行。
作為全國第一個通勤航空試點,阿拉善盟的成功是民航惠民
政策的具體體現。在大中型機場規劃布局基本完成的背景下,為了讓偏遠地區百姓也能享受民航便利,“十二五”期間我國機場建設的重心轉為新建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和通勤機場。截至2015年12月,全國機場數量達到204個,比5年前增長38個,新增加的機場均為支線機場,機場密度不斷加大,覆蓋全國超過93%的人口。
支持和鼓勵低成本航空發展,是民航惠民政策的又一表現。2014年初,《民航局關于促進低成本航空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后,低成本航空在中國加速擴張,之前國內唯一的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不再孤單,西部航空、首都航空、華夏航空、成都航空、九元航空紛紛宣布轉型為低成本航空。
“十二五”期間還是中國民航提升國際競爭力、加速實現全球化戰略的5年。5年間,持續走熱的出境游、“一帶一路”戰略帶來新契機,航空公司紛紛加碼國際航線,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特別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架起了經濟文化交流的空中通道。翻開中國民航航線圖,一條條紅線織就的網絡輻射全國、連接世界。目前,我國已通航56個國家和地區的138個城市,以中國為原點的國際航線變得更加密集,輻射范圍更加廣闊,航空
運輸規模穩居全球第二。
“十二五”期間,我國國際航空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年均分別增長8.7%、16.9%和-0.6%;與我國簽署航空運輸協定的國家增至118個;國際航線由302條增至663條,通航56個國家和地區的138個城市。中國民航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