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追求嚴格的氣候目標,可能意味著南亞很大一部分居民仍將依賴傳統的爐灶,盡管這種爐灶對身體有害,在線發表于《自然—能源》上的一項研究如是說。這種針對氣候變化減緩
政策和清潔烹飪燃料使用之間平衡的分析表明,需要謹慎制定互補性政策來滿足發展目標。
在世界上許多地區,人們仍然依靠固體燃料比如木材和木炭的燃燒來烹飪和加熱。南亞地區使用固體燃料的人數是最多的,而固體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帶來的居家空氣污染可導致該地區平均每年170萬人過早死亡。目前已有多個全球計劃用于現代能源服務(比如電能和天然氣)在2030年時的普及,同時配套的還有為減少石油燃料(比如煤油和液化石油氣)成本的相應補貼和干預措施。
Shonali Pachauri等人研究了南亞地區氣候減緩政策與清潔能源使用政策之間的相互影響,試圖弄清兩者著眼的不同目標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他們基于收入和在使用標準內的各類可選燃爐等因素,同時考慮氣候政策對燃料消耗的限制作用,建立了幾組能源需求的模型。他們發現,最嚴厲的氣候減緩政策會導致清潔燃料的成本上升38%之多,到2030年將有433萬南亞人(約占南亞總人口的21%)無法負擔清潔燃料,而這意味著,普及清潔燃料所花費的成本最高可上升44%,具體還要依相應補貼的分配情況而定。研究人員認為,謹慎的政策制定可能部分補償實現氣候減緩所需的額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