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7個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中首個宣布啟動
碳交易試點的城市,
北京市將把北京市轄區內2009~2011年,年均直接,或間接二氧化碳排放總量1萬噸(含)以上的固定設施排放企業(單位)強制納入到碳交易主體范圍。根據《北京試點方案》,北京市計劃所有強制
市場參與者將被設定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和分配二氧化碳排放配額,并實行強制市場參與者排放報告制度。
北京市的目標是依靠現有的行政和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在“十二五”期間將北京市萬元GDP能耗(就是“
碳強度”)下降18%。為此,去年6月,北京市發改委與北京市統計局,聯合公布了北京市600家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及以上的重點用能單位(包括企業和事業單位)。
根據《北京試點方案》,北京市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的交易產品包括,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權、間接二氧化碳排放權和由中國溫室氣體自愿
減排交易活動產生的中國核證減排量(
ccer)。
在碳交易分配額度方面,《北京試點方案》指出,配額分年度發放,2013年排放配額基于企業(單位)2009~2011年排放水平,按配額分配方案計算確定,在2012年12月前向企業(單位)免費發放;2014年和2015年排放配額分別根據上一年度排放水平計算確定,在每年5月前發放。“十二五”期間,除免費發放的配額外,政府預留少部分配額,通過拍賣方式進行分配。
為了規范碳交易試點,未來北京市將制定發布《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確定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主體、交易平臺,
第三方核證機構的權利和義務,清晰政府部門權利與職責、違規罰則等本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基本規則。
在啟動儀式上,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對《中國聯合商報》等媒體表示,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是我國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實施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十二五”時期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
節能減排指標任務,我國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和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引導和鼓勵企業、公眾等共同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北京市雖然率先邁出碳交易試點的第一步,但尚面臨很多艱巨的任務,監管難題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難題。
從《北京試點方案》的規定可以看出,北京市設定排放總量控制目標,但是具體的各個總量控制目標如何實施尚沒有解決。而且碳排放權交易的交易主體包括北京市轄區內2009~2011年,年均直接,或間接二氧化碳排放總量1萬噸(含)以上的固定設施排放企業(單位)。這樣涉及的行業眾多,規范碳交易試點監管的難度就非常大。
據悉,當前全球碳交易試點最成功的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只是將能源供應(包括
電力、供暖和蒸汽生產)、石油提煉、
鋼鐵、建筑材料(
水泥、石灰、
玻璃等)、紙漿和
造紙五個行業涵蓋在碳交易試驗的第一階段,放棄了將眾多排放量大的其他行業涵蓋在內。這樣將有利于減小監管碳交易主體的難度。
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專家組成員蘇明山認為,碳交易監管需要與北京市地方立法結合起來,未來我們希望在2015年之前出臺《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條例》來規范這個試點。試點中對交易違規企業的罰款等都需要認真考慮。
為此,《北京試點方案》提到,將制定發布《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確定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主體、交易平臺,第三方核證機構的權利和義務,清晰政府部門權利與職責、違規罰則等本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基本規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
政策所副所長李佐軍建議,在考慮建立獎懲機制時,違規可以建立一個
碳信用累計制度,作為你獲得某些信譽的一個憑證。來激勵大家都參與碳交易的監督。
也有專家認為,未來為了健全這個碳交易試點,吸引DOE(第三方
核查機構)參與監督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