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不僅全國許多地方在“速凍”,北美、歐洲的局部地區也進入極冷模式。這種切膚之冷正在對沖人們這些年剛剛有所認識的全球變暖理論。
雖然一些學說拋出地球即將進入“迷你冰期”等概念,但主流觀點仍然認為,全球氣候變化與這些年多地出現的極端天氣和災害天氣相關聯。寒風、冰雪與星球變熱之間有著某種因果關系。
世界氣象組織天氣與減災服務司司長、氣象專家湯緒為您解開地球“忽冷忽熱”之謎。
新華社電 氣象專家湯緒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對全球變暖趨勢和局部極冷現象進行解釋。
從原理上說,全球變暖使地球原有的氣候分布、形態發生了變化,原有的小概率事件或者說極端事件趨于頻繁。
變暖更易有極冷
如果從大氣物理的角度來解釋,需要提到兩個概念。一個是極地漩渦,一個是高空急流。極地漩渦是一種持續并大規模存在的寒冷氣旋,介于對流層上部和平流層中部。湯緒說,原先始終存在于兩極的極地漩渦相對穩定,但全球變暖之后,由原有的穩定轉趨活躍,有可能出現小渦旋,北極極地漩渦產生的小渦旋往南偏移,就會造成某一個區域被“速凍”。
高空急流受北極和中緯度地區間的溫差推動,由西向東環流。北極一旦升溫,會使北極和中緯度地區的溫差減小,高空急流的波浪就會變大,振幅兩端波及的區域易出現極端天氣。
不過,在全球變暖的同時,厄爾尼諾現象的加劇也是近些年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的主要動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