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揭秘我國能源轉型的路徑

2016-2-16 17:04 來源: 能源情報 |作者: 朱彤

近年來,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成為國際主流議題的大背景下,以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為主要內容的能源轉型已成為很多國家能源政策的重要內容。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咨詢機構“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絡”(REN21)的數據,到2015年初,已有至少164個國家擁有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約145個國家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制定了100%可再生能源或可再生能源電力目標。

然而,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標難以掩蓋能源轉型進程的艱難。即使是作為全球能源轉型“優等生”的德國,面對強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進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最近也不得不調整策略:在強調205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80%目標不變的同時,降低對可再生能源設施補貼,并使可再生能源附加費分攤更加“公平”,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很有必要對多重目標約束下的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實踐進行深刻反思,以利未來我國能源轉型的順利推進。

我國當前能源轉型的難度與復雜性前所未有

相比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和能源消費大國,我國“能源轉型”的難度和復雜性可能居于首位。大體上,我國能源轉型之難有四:

一是能源消費體量大。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按照BP世界能源統計的數據計算,2014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29.72億噸油當量,相當于德國的9.6倍,日本的6.5倍,英國的15.8倍。

二是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均未完成,能源消費總量還處于遞增階段,能源消費總量在一段時期內依然有繼續增長的內在動力。而德國、日本、英國和其他后工業化國家已經進入能源消費總量下降階段。

三是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極高,而作為化石能源中“清潔能源”的天然氣占比非常低。2014年,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份額為66%,全球僅次于南非(70.6%),是世界平均水平(30%)兩倍多;天然氣份額僅為5.6%,屬于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而世界平均水平為23.7%。

四是碳減排壓力大,時間緊。2014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97.6億噸,居全球第一。2000~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長7.6%。2014年11月12日,中美兩國在北京發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承諾到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雖然近幾年碳排放增速下降將快(2009~2014年排放年均增速為4%),但中國碳排放要從目前的增長下降到零增長,僅有十五、六年的時間。總之,無論從能源的量級,能源需求的增長,還是能源結構和碳減排目標看,我國的能源轉型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其他國家所難以想象的挑戰。

123下一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