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隨著我國能源革命的提出,“能源互聯網”開始在國內學術界和新聞版面上頻繁出現,一夜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國家能源局也在今年年中出臺了《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大綱》和12個支撐課題。國家發改委已派出三路專家赴各省能源企業與開發區調研能源互聯網進展情況,預計年內推出能源互聯網的正式文件,廣受行業關注但認知依然模糊的能源互聯網即將進入實際操作階段。15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大發展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
電力需求。那么,國家提出的能源互聯網到底是什么?現今能源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又是如何?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能源互聯網的提出
2008年美國著名學者、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首先提出了“能源互聯網”的概念。里夫金認為,由于化石燃料的逐漸枯竭及其造成的環境污染
問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奠定的基于化石燃料大規模利用的工業模式正在走向終結。里夫金預言,以新能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深入結合為特征的一種新的能源利用體系,即“能源互聯網”(EnergyInternet)即將出現。而以能源互聯網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將給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生活方式帶來深遠影響。
里夫金認為,能源互聯網應當包含以下五大主要內容。
1)支持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變(Shifting to renewable energy)。
2)支持大規模分布式樓宇式發電電源的接入(Buildings as power plants)。
3)利用大規模氫儲能及其他儲能設備的接入(Deploying hydrogen and other storaget echnologies)。
4)利用互聯網技術升級電力系統(Using internet technology to transform the powergrid)。
5)支持向插電式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轉型(Transitioning the transport fleet to electric,plug-in and fuel cell vehicles)。
小編這里分享一篇全面介紹能源互聯網的期刊論文,文章發表在國內電力期刊頂級權威之一的《中國電機工程學報》上,我們借助這篇論文來看看目前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現狀與形勢吧:
參考:田世明,欒文鵬,張東霞,梁才浩,孫耀杰;《能源互聯網技術形態與關鍵技術》;中國電機工程學報,Vol.35No.14Jul.20,2015
文章認為:
能源互聯網是以電力網為基礎,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及互聯網技術,融合電力網、天然氣網、氫能源網等多能源網及電氣化
交通網,形成多種能源高效利用和多元主體參與的能源互聯共享網絡,消納高滲透率可再生清潔能源,并激活新的商業模式。可再生清潔能源既包括集中開發的大型能源基地的可再生能源,也包括用戶側就地開發、用戶自身消納為主的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聯網實現多能源的清潔生產、傳輸、利用和服務,是“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可再生能源”。互聯網在用戶域及
市場域發揮更多的作用,特別是在提供能源交易及服務便利性方面。
從能量流來看,能源互聯網包括從電力生產、傳輸、配送、電能使用全過程,向外拓展到一次能源生產、智慧城市或社區多能源轉換過程和用戶使用過程,即包含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能源部分。
從信息流來看,能源互聯網中的信息一是包含電力系統的運行控制、經營管理、運維服務、市場交易信息,二是包括風機、光伏板及光照、風力等狀態監測、預測控制及環境信息,三是包含各類主動負荷,包括用戶用電、發電、購電、輔助服務等復合特性的用戶信息;四是電動汽車和儲能充放電運行及運營信息;五是新能源配額交易信息。
從業務流來看,能源互聯網支持電能交易服務、新能源配額交易、分布式電源與電動汽車充放電、需求響應等互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