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生物質能有種種發展困難,但發展生物質能是清潔發展和改變能源結構的重要一環,政府需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些,在目前能源大環境比較疲弱的情況下,也需要提前布局。
生物質能作為一種重要可再生能源,資源分布廣泛,既可以用來發電,又可以轉化為液體固體燃料,有多種用途。我國幅員遼闊,擁有相對豐富的生物質資源,主要包括農林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動物排泄物、能源作物等。與風電、太陽能、地熱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不同,生物質原料可以根據需要加工轉化為液體或者固體燃料。近年來,隨著對可再生能源支持力度的增加,生物質能源也相應得到發展。生物質發電主要包括農林廢棄物發電和垃圾發電,除生物質發電之外,其他利用形式也十分常見,如沼氣是農村利用生物質能的主要方式。
在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能源的起步相對較早,前期也得到相對較快的發展,但發展速度卻相對緩慢,與近年來風電光伏的快速發展形成鮮明的對比。如并網風電裝機容量已從2005年的106萬千瓦增加到2014年的9637萬千瓦,太陽能并網發電也從7萬千瓦增加到2805萬千瓦。而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在2005年就已經達到200萬千瓦,到2014年也只增加到948萬千瓦。
配套設施建設以及相關支持措施不完善等是生物質發展緩慢的一個原因。但是,光伏、風電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也存在類似這些
問題。因此生物質能源發展緩慢還有其他制約其快速發展的因素。其中,生物質能源自身特點是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生物質能源的發展不只是一個行業的問題,不管是農林廢棄物還是城市垃圾等原材料收集,都與生產和生活活動相關,就是說,發展生物質能源涉及改變生產和生活方式。如果無法保證原料的充足供應,生物質能源發展將受到很大限制。
農林生物質發電是生物質能的一種主要利用方式,原料主要有農作物秸稈、林業廢棄物等。由于這類物質體積大,
運輸成本較高,而且收集不方便,需要較多的勞動力投入。與一些國家的大規模農業生產不同,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化程度低,農作物廢棄物相對分散,收集相對困難,耗時耗力。中國農村雖然勞動力豐富,但外出務工人員考慮到時間成本,往往采用最直接的焚燒或者丟棄盡快處理掉農作物秸稈。另外農林廢棄物原料種類較多,對電廠機器設備要求較高,容易造成損壞。
垃圾發電也面臨類似問題,雖然城市垃圾總量較大,但是垃圾分類實施狀況不佳,造成垃圾熱值較低,對機器設備損壞加大。城市垃圾的再利用率較低,很多有利用價值的廢棄物直接焚燒,造成嚴重的浪費。一些危險和特殊垃圾沒有單獨分類處理,造成垃圾發電原料構成十分復雜。
由于發達國家垃圾分類體系相對成熟,垃圾焚燒設備設計沒有考慮到中國垃圾原料的特點,因此從國外引進的機器設備不適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可能造成有毒氣體排放超標。公眾出于安全的考慮,往往對垃圾發電持抵制態度。生物質液體燃料也存在原料供給不足的問題,由于人口眾多,糧食安全一直是我國面臨的問題,與美國、巴西等國不同,我國不具備大規模發展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生物燃料,而目前以木質纖維素和藻類等為主的生物質燃料轉化技術還處于發展階段,技術不成熟,成本也比較高。
政府對燃料乙醇的生產和銷售進行嚴格管制,對于生物柴油的生產,主要問題是缺乏相關的
政策、標準和正常的銷售渠道。而近期隨著全球油價的不斷下跌,生物燃料的發展更加困難,以乙醇和生物柴油為代表的生物燃料作為
交通的替代燃料,目前很不樂觀。
此外,目前國家對生物質的發展缺乏考慮各地的差異,而各地情況差別較大,不同地區的具體資源稟賦條件不同,同樣的發展模式可能不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由于生物質能源發展需要各方面的協調配合,以及人們生產方式的改變,短期效應不明顯,地方發展的積極性不足。
盡管生物質能有種種的發展困難,但是發展生物質能是清潔發展和改變能源結構的重要一環,政府需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些,在目前能源大環境比較疲弱的情況下,也需要提前布局,政策更有針對性和提高有效性。
加快生物質能源的發展,不僅需要相關
法規體系的健全和完善,還要合理規劃布局,避免重復和過度建設,保證原材料的供應。城市垃圾要增加再利用比例,節約原材料,使廢棄物得到利用。還要推動加快垃圾分類的實施。垃圾發電的規劃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分別考慮。
在研發投入上,增加對地方科研投入的支持力度,使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適合當地情況的生物質利用方式。未來需要加快發展能源植物的種植,增加在邊際土地的投入,減少使用可耕地資源,避免出現與糧爭地的現象。另外,要加快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轉化的科技研發,降低成本,提高其競爭能力。
林伯強(著名能源經濟學者,廈門大學能源經濟與能源政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