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全國實施煤控的情景分析
“十三五”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將進入一個新時期,工業部門總體處于工業化后期,主要重
化工產品在產量在2015達到峰值后開始下降。城鎮化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率的提高將維持
鋼鐵、
水泥等高耗能產品的生產仍處于較高的水平上。預計2020 年中國
電力總裝機19.3 億千瓦,發電7.47 萬千瓦時;7 億噸粗鋼,23億噸水泥,7100 萬箱
玻璃,建筑總面積達700 億平方米。現代煤化工生產煤制氣160 億立方米,煤制油1045 萬噸,煤制烯烴96 萬噸,煤制乙二醇378 萬噸。
中央政府在2016年的經濟工作中,把“去產能”作為首要任務,高煤耗產業首當其中,加速煤耗量下降。全國制定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規劃,預計到2020年,煤炭消費量為25.1億噸標煤(約35億噸實物量),煤炭消費將占總能耗的54.8%、石油占19%、天然氣占10.5%、非化石能源占15.7%;與基準情景比較,煤炭消費減少3 億噸標煤。煤控
政策的實施能促使
碳排放峰值比2025 年提前若干年;在部門的情景分析中,鋼鐵、水泥和其它高耗煤的部門產量已在2014-2015 年間達到頂峰,但中國的制造業仍將保持相當規模的生產能力。建筑部門的增長控制在700 億平米。電力部門的煤電裝機容量2020 前達峰為9.6億千瓦。煤化工的發展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十三五”要建立全國
碳交易市場,將實施碳總量控制目標,并進行地區和部門分解。煤炭是碳排放大戶,參與碳交易的六大行業(電力、
建材、鋼鐵、建筑
節能、
造紙和
有色金屬)都是高耗煤行業。預計“十三五”總節能量達到7 億噸標煤左右,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8 億噸。
抓好區域省、市煤炭總量控制規劃
中國有兩個煤耗高的連片區域:一片區域是
北京、天津、
山東、
山西、
河北、
河南、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另一片區域是湖北、
湖南、重慶、
四川和
貴州,這兩個片區是空氣質量區域聯防聯控的基礎。京津冀地區2020年煤控量應比2012 年降低1.3億噸,長三角要降低0.39億噸以上,整個空氣質量聯防聯控地區2020年的耗煤量應低于2012年的水平,2020年其它地區應遵循空氣質量不得惡化的原則,在煤炭清潔化和末端處理上需要加大力度。中國應全面建立30個省級煤控規劃。省、市自治區政府需要制定整體性的、有地區差異化的省級煤控規劃。各省、市、自治區的煤控規劃要滿足各地的資源環境生態的紅線約束,并制定煤炭減量化、清潔化和能源替代的省級指標。建立省級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省級能源強度和
碳強度目標,省級大氣污染物
減排目標,省級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目標和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15%目標,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煤炭替代。
城市是區域、省和市三級煤控規劃落實的關鍵。全國有重點城市74 座,人口密度大,經濟規模強,空氣污染嚴重,對公眾身體健康影響大,首先要抓好這些城市的空氣污染治理。在2015 年前半年的PM2.5 濃度排名中,74 個重點城市的污染前10 名城市是保定、鄭州、邢臺、邯鄲、石家莊、衡水、唐山、濟南、廊坊和武漢。抓好前十名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首先要把煤炭的消耗降下來,改變城市能源結構。2013 年全國74 個重點城市PM2.5濃度的年平均值為70.2μg/ m3,僅3 個城市達標。2014 年74 個城市均值為62.4μg/m3,2015 年上半年全國74 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值為57.6μg/m3,比2014 年降低7.8%,比2013 年降低了18%,有11 個城市達標。
落實部門煤炭消費控制規劃
建立各部門煤控目標,具體如下:電力部門煤耗13.3億噸標煤,占總煤耗量53%;制造業部門煤耗9.5億噸標煤,占37.8%;建筑部門2.3億噸標煤,占9.2%。在制造業部門中,鋼鐵、水泥、煤化工、焦炭、化工(不包括煤化工)、建材(不包括水泥)、有色金屬和其他行業的煤耗分別為3.4、1.4、1.2、0.46、0.48、0.3、0.5和1.76億噸標煤。部門煤控的主要任務包括設定各部門的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各部門用水量、碳排放量約束;各部門的節煤節電潛力;設定各部門2020年單位產品和單位產值的耗水、耗煤、耗電指標,2020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部門煤控節煤節電和環保投資。部門煤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要抓好分類指導,化解產能過剩,實施部門煤耗增量存量雙控,尤其是現代煤化工、電力和建筑部門的增量煤耗。
現代煤化工行業需加強規劃
現代煤化工行業是煤炭消費新的強勁的增長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處于運行、試車、建設和前期工作階段的煤制油項目26 個,煤(甲醇)制烯烴項目58 個、煤制天然氣項目67 個。如果全部投產,預計2020 年可能形成4000 萬噸/ 年煤制油產能、4100 萬噸/ 年烯烴產能、2800 億立方米/ 年煤制天然氣產能。煤炭消費量將從1.28 億噸標煤上升到4.77 億噸標煤, 增加273%,煤化工行業亟需加強規劃指導。現代煤化工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水耗和高碳排的行業。煤化工發展命門是其經濟性、競爭性、社會環境外部性和氣候變化風險性。在現代煤化工項目中,能源轉換的煤制油和煤制氣爭議最大。從國際的實踐經驗看,南非的煤制油和上世紀80 年代美國大平原煤制氣項目都說明這類項目無法與國際能源市場的商品油氣相競爭。
“十三五”期間,煤制烯烴和煤制乙二醇發展要降溫減速,項目緩批。現代煤化工行業首先要搞好各類示范試點。以能源的清潔化、高效化、環保化和低碳化為方向,考慮國際油氣市場供需關系的巨大變化,除作為戰略技術儲備外,煤炭能源轉換商品化(煤制油和煤制氣)的前景是暗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