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臺灣乃至國際的大企業紛紛看上大陸的低碳商機時,廈門這個歷來以干凈而聞名的海島,也在孕育著自己的“低碳能量”,有心的企業已經開始亮出了自己的“低碳秘籍”。太極功夫的特點是以柔克剛,看看我們身邊的企業,或許也有著自己借助低碳商機來“四兩撥千斤”的運籌之道。
工廠的低碳經:粉煤灰“變”成寶
發電廠每天都在“產生”粉煤灰,而這些廢棄物不僅不環保,處理成本也高。同安榕興紙業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許俊波卻“變廢為寶”,實實在在做起了低碳經濟的生意。
2003年,許俊波在上海看到了粉煤灰變礦纖漿的技術,回來就一直琢磨著這事兒。經過幾年的醞釀籌備,去年“9·8”期間,位于同安區同集中路的榕興紙業的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產,現在,這條生產線的年產量已達到3萬噸。
“很多人都問我們造的是什么紙,其實我們就是把粉煤灰變成礦纖漿,可以部分替代木漿用來
造紙?!痹S俊波告訴記者,現在
市場上造紙的木漿一噸價格就要5000多元人民幣,而他們利用粉煤灰制造出的礦纖漿價格是木漿價格的一半左右,投放市場后立刻供不應求。
這只是一個開始。許俊波告訴記者,他們發現,礦纖漿還可以部分替代
玻璃纖維,而玻璃纖維現在的市場價每噸1.7萬元左右;此外,礦纖漿還可以用在改性瀝青上……“明年我們還將有兩條生產線投入運作,這樣可以增加6萬噸的年產量?!北M管一條生產線的投資就需要上億元,但這依舊是筆相當“劃算”的投資,回報周期也相當快。
“重要的是,我們連生產過程中的水也是循環利用的?!痹S俊波說,做環保生意,“低碳”環節要從始至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