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23 15:55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碳足跡”也稱碳指紋和碳排量,最早流行于英國。為了形象而準確地衡量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及人類生活的影響,環(huán)保組織和學者進行相關研究時提出了比喻式新詞“碳足跡”。它是指個體、家庭、團體(公司)或產品(裝置)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所釋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即“碳耗用量”,是用來測量因每日耗能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對環(huán)境影響的新指標,常以產生的二氧化碳噸數為計算標準。
個人生活過程的每一步均有自己的碳足跡(即溫室氣體排放量),均會在大氣環(huán)境不斷增多的溫室氣體中留下自己或輕或重的痕跡,即“人過留痕”。“碳足跡”可總括為一個人的能源意識和行為對自然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即個人的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這里的“碳”是指木材、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中所含有的碳元素。顯然,碳耗用量越大,碳足跡就越大,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越多,對溫室效應的貢獻越大。
“碳足跡”概念的意義在于注重從個體角度看碳排量,有意讓人們認識到減少碳排量不僅是政府和企業(yè)等的行為,而是人人有責;提醒人們直接和間接污染均與自己行為有關;在于鼓勵人們養(yǎng)成高效節(jié)制的低碳生活方式和環(huán)保的生活習慣,這是現代公民在享受現代生活時所應擔起的無可逃避的道德責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