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13年是國內碳
市場的元年,2015年是
碳金融元年,2016年即將開啟國內統一
碳交易市場。國內統一碳交易市場將初步納入5+1個行業(
電力、
冶金、
有色、
建材、
化工和
航空服務業)的年排放量在2.6萬噸以上的企業,碳交易量可能涉及30億-40億噸,是歐盟碳交易市場的一倍,僅考慮現貨,交易額預計可達12-80億元,如果考慮期貨,交易額將達600億到4,000億元。
截至目前,7個碳交易試點共納入控排企業2039家,總交易量達3,102萬噸,交易額9.55億元。
根據《關于推動建立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基本情況和工作思路》,國內統一碳市場建設將分三個階段:
2014-2015年為準備階段,其中2015年的主要任務是與國務院法制辦銜接,爭取盡早出臺國務院行政
法規,同時由主管部門出臺其他相關的配套細則和技術標準,以及所有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和標準等。
2016-2020年為運行完善階段,其中,2016-2017年為試運行階段,主要任務是根據出臺的各項
政策法規,逐步將31個省區市及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納入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范圍,做好配額的初始分配;2017-2020年的主要任務是全面實施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調整和完善交易制度,實現市場穩定運行。
2020年后為穩定深化階段,主要任務是增加交易產品,發展多元化交易模式,逐步形成運行穩定、健康活躍的交易市場,并探索與國際上其他碳市場進行連接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