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構建統一的碳交易市場

2015-12-22 10:05 來源: 易碳家 |作者: 陸 敏 蒼玉權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被認為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內容,“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提出了“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的工作要求,《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又再次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推行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為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成功構建提供了有效保證。2012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廣東、深圳、重慶7個城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筆者對試點進展進行了分析,并給出政策建議。

七個試點省份碳交易市場發展

2013年6月,深圳碳交易所鳴鑼后,上海、北京、廣東、天津四個碳交易所都先后運行上線,2014年上半年,湖北碳交易所和重慶碳交易所也掛牌成立。至此,首次參與試點的七個省份的碳交易平臺已全部運行。截至2014年8月中旬,7省市累計成交量超過11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累計成交額超過4.5億元。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進展順利,成績顯著。但試點區域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各地碳交易試點進度不一,交易冷熱不均,經濟發達地區交易比較頻繁,交易量較大,深圳最先開展交易,截至2014年8月中旬,總成交額1.13億元,占總成交額的25%左右,而湖北和重慶的交易量則相對較少,有時甚至會零交易。其次,市場信息很不透明,參與企業無法作出合理決策,無論是基本面還是技術面,缺乏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影響企業的參與積極性。再次,首個履約期內,只有上海和深圳在法定期限內完成履約,延遲履約反映企業參與交易的積極性不夠,市場流動性較差。最后,七個區域的減排任務不盡相同,控排行業和標準也不一樣,這些詳略不同、側重點不一樣的規章細則都不利于我國統一碳市場的建立,要盡快出臺全國統一的法律規則和標準。

另外,從7個試點區域碳交易現狀來看,這些市場都是區域性的碳市場,不存在跨區交易和配額互抵,處于相對封閉的市場體系中,同時,從控排行業來看,主要集中在高耗能行業,如鋼鐵化工石化電力等,這些行業的碳排放配額交易市場可能是一個壟斷、壟斷競爭市場。

作者單位:南京審計學院

本文來源:《中國金融》 2015年第24期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