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擔當獲國際盛贊
《巴黎協定》達成后,科技日報記者在現場采訪了多位專家和談判代表。
法國可持續發展與國際關系研究院(IDDRI)聯合創始人、法國過度能源專家組主席米歇爾·科倫比表示,中國為巴黎氣候大會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這對今天巴黎最終達成共識非常重要。近幾年來,中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作為最主要的發展中國家通過自身采取切實措施,在經濟發展轉型方面做出了表率。中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中提出積極提案,并扮演了極其重要的外交角色。
巴黎政治學院博士生導師、IDDRI研究員王鑫表示,《巴黎協定》是歷史性的成就,它制定了最強力度的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明確了今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程序與方向,是一個動態性的文本,同時權衡了不同國家與利益集團。巴黎大會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而是新的起點,它確保了全球以合作的形式共同、長期應對氣候變化,并達成了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共識。王鑫認為,2015年可謂中國的氣候外交年,通過和主要經濟體簽署多個重要的雙邊氣候協定,為最終達成《巴黎協定》起到了催化劑作用。中國對巴黎大會文本最終達成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如果沒有中國今年氣候外交的努力,《巴黎協定》基本是不可能達成的。
COP22主席國摩洛哥環境保護部部長哈季瑪·阿里-海德在大會結束后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作用非常積極,并強有力地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立場,所以要感謝中國,也相信中國在2016年的摩洛哥COP22大會中將繼續扮演重要作用,推進巴黎成果”。哈季瑪部長還談到,創新是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中國正致力于綠色創新,這也是為什么她看重中國在下屆氣候大會發揮作用的重要原因。
發展中國家非營利性組織“第三世界網絡”總監徐玉玲表示,發達國家在此次大會上的表現并不能說是令人滿意,但中國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她認為是巴黎大會上所有國家中最為重要的核心角色。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代表,在巴黎大會上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爭取利益,她表示應給中國在巴黎氣候大會上的表現打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