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積極談、埋頭干、做表率、不盲動
《巴黎協定》已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典范。它提出的諸多目標和要求,意味著以石油、煤炭為主的化石能源,將更快地、不可逆轉地退出歷史舞臺。它不僅有助于解決氣候
問題,也深刻影響著未來若干年里全球的投資機會、技術創新機會、商業模式變化等等。
所以,“玩兒命談”之后,各國還得“玩兒命干”。這么多年來,中國就一直奉行“積極談、埋頭干、做表率、不盲動”的原則。一方面積極推動全球氣候談判,另一方面,甭管談得怎么樣、談得成談不成,我們自己都埋頭追求綠色發展、低碳發展。中國經濟的轉型,很大程度上是用能源消耗結構的調整、
節能減排等新生產方式的推行,來促進甚至倒逼的。
這當然并不意味著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已經輕易解決了從“高碳”轉向“低碳”的過程。我們的煤炭消耗占比仍然過大,每一次霧霾天的到來,都提示我們要面對這個難堪的現實,做出更積極的轉型努力。
其他國家同樣需要“玩兒命干”。即便美歐日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普遍在爭奪“低碳時代”主導權的舞臺上,不用揚鞭自奮蹄。《巴黎協定》的一個積極涵義,就是把這種競爭,盡量框定在一個全球治理的共同體系內,避免出現新的惡性競爭,避免失去各國發展權、發展利益之間的“失衡”。
如此看來,《巴黎協定》確實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接下來的奔跑中,中國會一如既往地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文/央視特約評論員 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