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上升,和低碳技術的重要性的不斷增加,加拿大的科學家門正在研究利用微生物來使煤轉化為甲烷。他們已經找到了一種能夠使煤炭,尤其是低等級不可開采的煤炭能被利用的方法,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甲烷,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相比于煤,在燃燒時釋放的二氧化碳大為減少。煤炭縫隙中生物甲烷的生成,是在煤層形成的早期階段,煤層中的微生物活動的結果。增加的壓力和熱量最終破壞了微生物,但是當大氣降水滲入煤層后,又會帶來新的微生物和需要的營養物質,使得甲烷可以再次生成。
以阿爾伯塔大學的蘇珊塔米特拉為核心的研究人員介紹說,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系統,他們讓液體流下給定壓力1和溫度條件的柱體,以模仿天然煤的環境,使得他們可以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碎煤和促生甲烷的微生物還有營養物質一起放置在柱狀觀察器里,并放入一種礦物鹽培養基,幫助微生物的生長。
以阿爾伯塔大學的蘇珊塔米特拉為核心的研究人員介紹說,他們已經建立了一個系統,他們讓液體流下給定壓力1和溫度條件的柱體,以模仿天然煤的環境,使得他們可以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碎煤和促生甲烷的微生物還有營養物質一起放置在柱狀觀察器里,并放入一種礦物鹽培養基,幫助微生物的生長。
在研究過程中煤包的物理性質發生了變化,科學家們觀察到了甲烷的產生和與碳氫化合物的厭氧生物性相關的代謝產物。
“公眾對于低成本并且環保的能源的需求在日益增加,”米特拉說,“為滿足這種需求,需要各種的能源,我相信,煤的生物轉化是一個解決方案." 還有額外的產品如“琥玻酸”也能被生產出來,這增加了這一工藝過程的商業多樣可行性。
樸潔(音譯),新加坡的化學工程研究所的流程科學和建模研究者,對于這一新領域的前景非常看好:“這項工作是新穎有趣的,未來有很多的可能的應用領域,這科學也是相對較前衛, 在增加從煤到甲烷的轉化產量方面未來還有改進的余地。”
該小組現在正在尋求與產業界的合作,以在生產現場應用這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