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巴黎氣候大會博弈激烈 中國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2015-12-9 00:07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巴黎大會:呼喚有效的全球治理


199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生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從1995年開始,聯合國每年都會舉行一次氣候大會,主要就《公約》執行情況做總結,通過決議確定規則以及就新的承諾進行談判。

自此,世界各國為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已經進行了長達20年余年的談判。然而,作為全球氣候治理的核心機制,國際氣候談判可謂一波三折,進展緩慢。

在歷次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分歧,是阻礙廣泛協議達成的主要矛盾所在。由于發展階段的不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究竟應該如何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上難以達成共識。在這一問題上,是不分發展階段都應遵守同樣的義務來減排和提供融資,還是堅持各國需按照歷史責任和目前發展水平,承擔不同義務,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立場截然不同。

此次巴黎大會就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的“未竟之業”,6年前哥本哈根會議未能就2012年后的全球減排安排達成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巴黎大會的首要目標是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并適用于各方”的全球減排新協議,將確定2020年后國際社會如何分擔責任。敦促發達國家履行在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上的承諾,即2020年前每年共籌集1000億美元用于應對氣候變化。

因此,巴黎大會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的重要節點,各締約方十分關切。據新華社消息,在大會開幕前,超過160個國家提交了自主貢獻文件(INDC),這是第一次有這么多國家都提交了報告,提交報告的國家碳排放量達到全球碳排放的90%。

但博弈仍將激烈進行,巴黎協議的成功仍面臨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分歧、資金技術支持、協議的法律效力等種種挑戰。

這些挑戰將如何被克服?誰又能引導議題打破談判僵局?作為世界第一大排放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歷史性地站到了這一舞臺的中央。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