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8 01:41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建筑節能恰好適應了PCDM具有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減排措施”特性,在中國要做建筑節能的CDM項目,以PCDM方式更為可行
作為清潔發展機制(以下簡稱CDM)注冊項目數量第一的大國,中國在建筑節能領域卻仍處于料峭的春寒。
“目前為止我們一分錢都沒賣掉”,在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中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項目合作處處長張小玲曾表示,目前我國DNA(CDM國家主管機構)批準了1551個項目,但從行業分布來看,幾乎沒有和建筑節能相關的。對試圖用市場機制來解決中國建筑節能650億資金缺口的企業而言,無疑是一種令人失望的局面。
日前,德國商會北京代表處在京召開中國建筑業節能研討會。會議上,住建部相關人士表示,將在新建建筑中建立碳排放權機制,機制越早建立,社會和企業越早獲益,碳排放權交易可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少排放企業將可以出售排放權,多排放企業將需要購買排放權,這樣就避免政府直接補貼碳排放企業。
在王昊平看來,雖然全球CDM項目發展迅速,規模不斷壯大,但從整個行業的分布和CDM執行情況來看,將CDM機制應用到建筑節能還存在諸多局限性。主要集中在:單個居住建筑應用CDM機制成本高,排放量小,投資風險大;居住建筑CDM項目額外性論證不容易;UNFCCC批準的建筑類 CDM項目方法學較少;項目交易費用高,程序復雜,從而將潛力巨大、社會效益好的、小型、分散的與終端用戶相關的居住建筑項目排除在外等。
因此,“在中國要做建筑節能的CDM項目,就只能選擇PCDM模式”,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楊榕稱,這既緣于建筑節能特點,也緣于PCDM的“政府參與”的特性。
據易碳家了解到,建筑節能恰好適應了PCDM具有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減排措施”特性。因為建筑節能跟工業類節能不同,建筑節煤總量很大,而單個項目節煤量卻非常小,碳減排量不高,但是對于一個城市范圍的建筑而言,總量是非常高的。因此,建筑節能不適合單個申報,更適合整體實施規劃。
另一方面,選擇PCDM模式開展建筑節能,其優勢更多是體現在政府參與上。如建筑節能需要由政府來制定低于基線的新建建筑規劃。
“一個PCDM項目只需將整體的項目文件交與EB審核,整個項目下屬的小項目文件不再由EB審核,而是由DOE審核。這相較于做成單個的CDM項目減少了時間成本”。王昊平告訴記者。
盡管如此,但建筑節能PCDM前景也不“輕松”。即相對于CDM,PCDM雖然減少了一些手續,但是其操作過程卻相當復雜。由于PCDM是將小的、分散的項目集合在一起,其涉及的利益群體就很復雜,文件寫作也相對繁瑣。
“要有一個整體文件,其中每個項目也需要單獨寫文件”,王昊平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