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學、珠峰雪豹保護中心當天聯合發布《珠峰地區氣候環境變化評估》報告,全方位透析了珠峰地區最近幾十年來的氣候環境變化。
報告從氣候、冰川與水資源、湖泊、大氣環境、生態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六個方面對珠峰地區(珠峰自然保護區)氣候環境變化狀況進行了綜合評估。
項目首席專家、中科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介紹,報告得出以下主要認知:近50年來珠峰地區持續變暖,而降水變化不明顯;珠峰地區冰川顯著退縮,冰湖面積擴張,河流徑流增加,反映了水文過程對氣候變暖的響應;珠峰地區大氣環境受到跨境傳輸的大氣污染物的顯著影響;珠峰地區生態環境總體為轉好趨勢。
此外,人口和經濟增長、農牧業發展和旅游業活動等給環境帶來影響,盡管一系列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但是保護區的有效管護仍然面臨挑戰。
報告指出,珠峰地區未來發展應從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變化影響的實際出發,抓住環境變化和區域可持續發展中的機遇,減緩或預防珠峰地區環境變化中的風險,制定長遠環境變化影響應對戰略和中近期環境變化影響應對措施。
為此,報告建議,未來要加強珠峰地區環境變化的監測力度,提升環境變化機理研究;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當地群眾和干部的自然保護意識;同時,還需進一步加強產業保障、
政策保障和督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