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次氣候大會主席、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在今年6月的七國集團峰會上就已明確表示,資金將是巴黎會議成功的關鍵。對于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富裕國家兌現出資承諾將是達成巴黎協議的基礎,否則巴黎談判會分崩離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可靠渠道了解到,歐盟與美國在出資
問題上立場迥異。
特派記者 陸振華 巴黎報道
巴黎氣候大會第一周平靜的表x象之下暗流涌動。關于資金問題的矛盾在大會開始后的第三天爆發。雖然尚未演變成公開的面對面沖突,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大陣營的攻防先鋒已然交火。
發起進攻的是代表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談判集團“G77+中國”主席狄塞科(Nozipho Mxakato-Diseko)。該集團135個成員廣泛多樣,既代表著中國、印度等新興
市場國家的利益,也代表贊比亞、安哥拉等最不發達國家,還包括馬爾代夫等小島國。
這位來自南非的職業外交官在12月2日夜的聯絡小組會議上向發達國家發難。狄塞科發表了長篇演講,對資金問題的談判進展和方式表達了強烈不滿;指責有的發達國家違背歷史排放責任,不僅試圖模糊談判文本語言,還對出資設置附加的經濟條件。
本次氣候大會主席、法國外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uis)在今年6月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就已明確表示,資金將是巴黎會議成功的關鍵。對于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富裕國家兌現出資承諾將是達成巴黎協議的基礎,否則巴黎談判會分崩離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可靠渠道了解到,歐盟與美國在出資問題上立場迥異。歐盟同意執行哥本哈根會議時做出的承諾,在2020年前由發達國家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2020年后如果各國提高自主
減排目標,那么發達國家將出資更多,同時歡迎發展中國家加入。
知曉談判內情的消息人士在巴黎對本報說,美國則堅持“只有”在發展中大國現在就同樣出資的情況下,才愿意兌現哥本哈根的出資承諾。根據綠色氣候基金(GCF)的官方數據,奧巴馬政府目前承諾貢獻30億美元,尚未有資金到賬。